德國製造業創新之謎

德國製造業創新之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郵電齣版社
作者:奧利·弗索姆
出品人:
頁數:271
译者:工業4.0研究院
出版時間:2016-3
價格:5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54175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德國
  • 工業
  • 經濟
  • 製造
  • 工程
  • akb
  • EcM
  • 2018
  • 德國製造
  • 製造業
  • 創新
  • 工業4
  • 0
  • 技術進步
  • 經濟發展
  • 案例分析
  • 精益生産
  • 工藝技術
  • 産業升級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德國製造業企業為什麼能夠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在世界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而我國傳統企業需要學習德國企業的哪些方麵,以提升自身的持續發展能力?

《德國製造業創新之謎 傳統企業如何以非研發創新塑造持續競爭力》作者團隊主要來自於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機構,也有三位來自德國的高校,他們從不同研究角度闡明瞭非研發企業和非研發密集型(低技術)企業在經濟和創新戰略管理方麵的全新成功經驗,並探討瞭這些企業在未來知識驅動型經濟以及創新與技術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本書作為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機構多年的專業研究成果,也能夠為我國傳統企業的研究者和政策製定者在處理創新與知識戰略方麵提供極具價值的經驗藉鑒。

因此,《德國製造業創新之謎 傳統企業如何以非研發創新塑造持續競爭力》適閤我國政府部門政策製定者、決策者和傳統企業的管理者閱讀,也適閤高等院校的師生及經濟研究機構的人員閱讀。

著者簡介

[德]奧利弗·索姆(Oliver Som) [德]伊娃·柯娜爾(Eva Kirner) 譯者:工業4.0研究院

奧利弗·索姆(Oliver Som),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係統和創新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博士。他在2005年加入研究所,2013年以來擔任工業和服務創新能力中心副主任,負責協調産業創新戰略和係統評價業務單元,主持研究德國製造業中非研發企業的創新模式,並在幾所知名大學擔任客座講師。

伊娃·柯娜爾(Eva·Kirner),富特旺根應用科學大學商學院教授。她曾在曼海姆大學學習工商管理,並獲得多特濛德大學企業網絡研究博士學位。加入商學院之前,她已經在弗勞恩霍夫協會係統和創新研究所的一個科研單位裏擔任副主任,負責創新管理領域的研究項目。

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德國及歐洲極大的應用科研機構,下設80多傢單位,其中66傢研究所在德國。本書作者所屬機構,就是其中位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的係統和創新研究所。該研究所主要從事創新係統和政策、工業與服務創新、新技術等方麵的研究,同時與高校開展研究閤作。

圖書目錄

第1章引言
1.1關鍵概念定義
1.2本書的內容
第2章低技術産業中的創新:現狀與未來展望
2.1引言
2.2中低技術産業的創新模式
2.3混閤創新的重要性
第3章非研發産業的經濟重要性與未來潛力
3.1引言
3.2産業的研發密集度
3.3增加值
3.4生産、就業和技能的投入—産齣潛力分析
第4章非研發密集型技術領域的專利活動
4.1引言
4.2數據和方法論
4.3成果
第5章德國非研發密集型産業的人纔培養和就業結構
5.1引言
5.2數據和分類方法
5.3人纔和就業結構
5.4結構分解:偏離份額分析
第6章非研發企業與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因素
6.1引言
6.2非研發企業和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市場環境
6.3非研發企業和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戰略定位
6.4總結
第7章非研發企業、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戰略和創新模式
7.1引言
7.2非研發企業、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創新活動
7.3非研發企業、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産齣和經濟績效
7.4從多元視角來分析非研發企業和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産齣及經濟績效
第8章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來源
8.1引言
8.2知識的來源
8.3創新閤作的模式
第9章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吸收能力
9.1引言
9.2企業的吸收能力
9.3數據庫
9.4吸收能力維度的衡量
9.5實證研究成果
9.6企業科學知識與客戶知識吸收能力的乘法指數
9.7外部科學知識和客戶知識的重要性以及企業的吸收能力
第10章非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創新管理
10.1戰略管理和創新
10.2非研發密集型和非研發企業創新所麵臨的挑戰
10.3管理內部組織結構和過程:創新過程管理方法
10.4管理外部組織邊界:創新閤作的戰略規劃與控製
第11章政策影響和未來挑戰
11.1引言
11.2低技術産業在德國技術和創新政策中的現狀
11.3在研究和創新政策中強化低技術産業的切入點
第12章實證證據總結和前景展望
12.1創新研究
12.2創新管理
12.3創新和技術政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觀點彆開生麵,非常值得IT行業藉鑒。

评分

剛看這本書,我下瞭幾個假設。一是德國討論非研發創新是因為其非研發創新的企業有傳統技術優勢,還沒有被中國等超越,又是由於前陣子看的《德國模式為什麼看起來更成功》體現的中東歐腹地,恰逢發展中國傢發展需要的汽車和機械産業的優勢,所以存在非研發密集産業能持續發展的現象。關於這個假設,書中講到德國非研發密集型産業,紡織皮革是下降的,而金屬塑料是上升的,技術壁壘非常明顯;二是研發是否密集不是討論企業發展或者産業指導的關鍵元素,而隻是參考。更適用的是不同技術生命階段技術的融閤,例如以成熟和衰退期的技術融入發展期技術,提高生産效率的結閤更容易,如某些化學原材料的生産,可能化學上的突破已經非常睏難,當然難以進行密集研發也沒必要。最後,竊認為本書精華是第九章“研發密集度可能不是限製企業認識並實施科學知識的因素”

评分

some ideas

评分

剛看這本書,我下瞭幾個假設。一是德國討論非研發創新是因為其非研發創新的企業有傳統技術優勢,還沒有被中國等超越,又是由於前陣子看的《德國模式為什麼看起來更成功》體現的中東歐腹地,恰逢發展中國傢發展需要的汽車和機械産業的優勢,所以存在非研發密集産業能持續發展的現象。關於這個假設,書中講到德國非研發密集型産業,紡織皮革是下降的,而金屬塑料是上升的,技術壁壘非常明顯;二是研發是否密集不是討論企業發展或者産業指導的關鍵元素,而隻是參考。更適用的是不同技術生命階段技術的融閤,例如以成熟和衰退期的技術融入發展期技術,提高生産效率的結閤更容易,如某些化學原材料的生産,可能化學上的突破已經非常睏難,當然難以進行密集研發也沒必要。最後,竊認為本書精華是第九章“研發密集度可能不是限製企業認識並實施科學知識的因素”

评分

觀點彆開生麵,非常值得IT行業藉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