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孩子

只是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帕蒂·史密斯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08
译者:刘奕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6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88503
丛书系列:理想国·帕蒂·史密斯作品
图书标签:
  • 传记
  • 帕蒂·史密斯
  • 回忆录
  • PattiSmith
  • 艺术
  • 音乐
  • 美国
  • 理想国
  • 儿童文学
  • 成长故事
  • 家庭教育
  • 情感陪伴
  • 亲子阅读
  • 童真世界
  • 简单语言
  • 温暖叙事
  • 想象力
  • 正向价值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爱的夏天,也是躁动的夏天,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日后,帕蒂·史密斯会成为一名诗人和表演者,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则将自己极具挑衅的风格对准摄影。而此时,他们只是两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在城市中穿行,被纯真和热情所裹挟。从科尼岛到 第四十二街,他们感受着城市的脉搏,并最终来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在那著名的圆桌旁,“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已身影不再,但他的王室成员们仍在此接受朝拜。

1969年,人类登月之年,他们驻扎进了切尔西旅馆,并很快融入这个由声名狼藉者和名声显赫者所组成的社群,结识了当时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各式各样的边缘异客。

这是一个各种意识都分外高涨的时代,诗歌、摇滚、艺术和性别政治的不同世界,在彼此碰撞、炸裂。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两个孩子约定,要看顾彼此。他们是斗志昂扬的浪漫主义者,将自己完全献身于创作,并被对方的梦想和渴望所点燃。在饥饿的年月里,他们轮流为对方提供着激励和养料。

《只是孩子》以爱情故事开始,以挽歌结尾。它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的一次礼赞,那时,这座城市正在逐渐发展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这本书记述了它的富庶和贫穷,也描摹了它的混混和恶棍。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神话,勾勒出一幅正在向上攀登的年轻艺术家的画像,而预示着名望降临的序曲也随之奏响。

作者简介

帕蒂·史密斯 Patti Smith,美国作家、表演家、视觉艺术家。她的创作天分首次展露于1970年代时,将诗作与摇滚乐所做的革命性结合。她录制了十二张专辑,其中《马群》被《滚石》杂志尊为史上最伟大的百张专辑之一。史密斯1973年在纽约高谭书店举办了自己的第 一个画展。她的著作包括,获得了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只是孩子》,以及《维特》(Witt)、《空想》(Babel)、《白日梦》(Woolgathering)、《珊瑚海》(The Coral Sea)、《纯真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和《时光列车》(M Train)。2005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史密斯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2007年,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史密斯与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于1980年在底特律结婚。育有一子杰克逊,一女杰西。史密斯目前生活在纽约市。

译者 刘奕,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成为摇滚文字工作者,曾用笔名“刘E”等。初期乐评文章多见于《通俗歌曲》等摇滚杂志,生活交集北京地下摇滚场景。2005年开始为《滚石》杂志大陆版翻译文章,同时淡出江湖。除本书外,还出版译作有《荣光之路》(Bound for Glory,Woody Guthrie著,2014)。weibo.com/etiaoduanku

目录信息

导读
前言
星期一的孩子
只是孩子
切尔西酒店
神合形离
牵着上帝的手
致读者
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节日期间快速读了,快速地流了几滴泪。 想起一句歌词,有一天我哭了,是因为我老了,变得很脆弱。 ……如果有一天他们平静了,是不是也因为老了,不得不分别? 如果有足够亲密和共同承担的人,世界会改变结构。 他们的小世界,别人是进不去的,但也不完全闭合,各有缺口,各...

评分

评分

2020年1月12号的晚上七点读完这本书。书里主要回忆了帕蒂和罗伯特相知相交相依的艺术生涯起步的10年。帕蒂少女时期生子无奈送人抚养,立誓去纽约创出一片天;罗伯特违逆了家庭的期盼,决心要献身于纯粹的艺术。两个年轻人相遇于微时,交织了一生的命运。 帕蒂许诺罗伯特讲出他...  

评分

曾经有人这样对我说:“我想死在你怀里,在我还活着的时候。” 这似乎是一句不太合乎逻辑但又十分感动的话,不敢肯定那时的我或她是生还是死了。待我怔怔地缓过神来,还是有些被确凿的心痛抓住了,在意识离开身体之前,我还拥在她的怀里,或者将她搂在我的怀里。温暖。醇静。忘...  

评分

看 Patti 的文字,我总是想到另外一本书,《Call me by your name》,不是故事有任何相似之处,而是一个人描写另一个人,如果是爱人,是会带着光的。甚至整本书,都像是给那个年代,那段回忆,以及 Robert 的,一封情书。Patti 笔下的 Robert 太美好,想要描写艺术家不容易,而...  

用户评价

评分

已经接近凌晨一点????,我还在兴致勃勃的读着。一个没见过的时代,一个胆小温室里女孩的幻想的时代……

评分

高中那会这本书很火,还好那时候习惯性规避热销排行书的我没有读,那个阶段的我怎么可能会理解这种感情呢?现在,在经历了两年多恋爱,即将被推向未知的我,被patti感动得一塌糊涂。

评分

我也被我大概不知道是什么的悲伤感觉弄的手无足措 “他一无所有 但手握荣光”;我是因被梅索尔一张照片打动的长久澿浸然后来追他恋人的书

评分

-这是两个艺术家吧?-别逗了,只是孩子。 究竟是边缘艺术家,还是垮掉的一代。诗作,绘画,嗑药,摇滚,艾滋病,文字间是脏兮兮的,笔墨味却是香喷喷的。 对生活和时代的叛逆,我们大可指责,不过透过帕蒂的讲述,总有一种抓住了宗教层面赋予的自由、艺术气质传递的力量之感觉。

评分

17年读的第一本书,大半年没看书了,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考证,累的家里堆着的书也不怎么想看,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久没看书有点没耐心了。只是在到手了这本书之后,才终于庆幸自己一直是爱着书的。看着《只是孩子》,什么学习、什么注会,全抛到脑后了,只想一个劲的看完,每天带着她出门,上班闲了就看,晚上带着回家,吃晚上窝在床上看,一直看到睡着,如此4天终于看完,畅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