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台湾学生书局
作者:史念海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
出版时间:1991-11
价格:新台币24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15027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地理
  • 地理学
  • 史念海
  • 历史地理学
  • 历史地理
  • 人口地理
  • 中国历史
  • 历史地理
  • 人口地理
  • 经济地理
  • 历史经济
  • 中国历史地理
  • 历史人口
  • 地理学
  • 经济学
  • 社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历史人口地理
第一节 古代中原及其周围地区居民点的分布和增多
(一)黄河中下游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
(二)夏、商、周三代与春秋初期中原及其周围地区人口的稀少
(三)春秋后期及战国中期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居民点和城池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增长
(一)秦及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地区
(二)西汉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稀疏
(三)东汉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减少
(四)东汉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增长
(五)魏晋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萧条
(六)魏晋时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继续增长
第三节 人口稠密地区的变迁
(一)晋宋两朝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
(二)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比例
(三)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分布
第四节 黑水白山间人口的增殖及其分布
(一)辽河流域人口的分布和变迁
(二)清朝政府的封禁政策
(三)松花江流域的人口分布
(四)松辽平原以外各地的人口分布
第五节 游牧地区人口的变迁
(一)游牧地区的范围
(二)游牧地区的自然条件
(三)游牧地区人口的增减和分布
第二章 历史经济地理
第一节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一)石器时期的农业
(二)黄河中下游成为重要农业地区的原因
(三)夏商周三代的农业及农业地区的扩大
第二节 黄河流域经济的继续发展
(一)黄河流域农业的继续发展
(二)黄河流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都会的分布
(三)关中的残破和关东经济的萧条与恢复
第三节 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破坏及江南的开发
(一)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破坏的原因
(二)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继续萧条
(三)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与农业的发展
(四)太湖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的富庶
(五)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
第四节 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和长江流域的发展
(一)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
(二)长江流域经济地区的发展
第五节 富庶经济区域的转移
(一)富庶经济区域转移的原因
(二)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农业与水利
(三)纺织业中心的改易
(四)纺织业以外的手工业地区
第六节 鸦片战争后内地经济的凋落与沿海经济都会的兴起
(一)内地经济凋落的原因
(二)沿海商埠的开放
(三)半殖民地的交通
(四)沿海的经济都会
第七节 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狩猎、畜牧和农耕地区的差异
(二)大凌河上的道路与东北经济的关系
(三)渤海、契丹、女真经营的结果
(四)辽河下游各地在明代的发展
(五)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及其影响
(六)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略
第八节 游牧地区经济的变迁和发展
(一)瀚海地区游牧经济的发展
(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和农业
(三)天山南北经济的发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录于萧正洪主编《史念海全集》第二卷第643-807页。

评分

收录于萧正洪主编《史念海全集》第二卷第643-807页。

评分

收录于萧正洪主编《史念海全集》第二卷第643-807页。

评分

收录于萧正洪主编《史念海全集》第二卷第643-807页。

评分

收录于萧正洪主编《史念海全集》第二卷第643-807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