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輯錄瞭鬱達夫的經典小說篇目《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彩石磯》《她是一個弱女子》《遲桂花》等。鬱達夫以驚人的取材與大膽的描寫,開創瞭一個自我暴露的新的題材領域和中國浪漫抒情小說的先河,筆調新穎,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與現代精神。
鬱達夫(1896—1945),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創建文學團體創造社。20世紀20年代曾在安慶、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教書、編輯刊物。1927年定居上海,曾參加“左聯”。1933年遷居杭州。抗日戰爭期間在南洋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45年被日本憲兵殺害於蘇門答臘。其作品《沉淪》是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正如我现在的颓丧,没有生活的目的,没有清晰明确的人生追求,整日在游戏和情欲中寻求刺激麻木自我。读完后让我想到的是在这样一副场景:窗外透过清晰地金黄的阳光,而一个青年正蜷缩在被窝中。读这文章正如在面对自己
評分最近看了郁达夫的沉沦,因为在图书馆借的是这个版本的,所以索性就把书评写在这个版本下面好了。 借的时候本来准备是借本人间失格的,但是发现图书馆实在没有人间失格,就借了本这个,我自认为风格比较接近的书看看。 这本书其实我还没有看完,但其书中很多描写让我感...
評分创作的时候凭空捏造人物很难,而且人物形象常常不够丰满,所以重新看《沉沦》,从郁达夫的角度出发,甚至可以大胆地假设,将主人公看成郁达夫,不难看出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李初梨说过达夫是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所以他可以大胆直率的描写主人公内心...
評分正如我现在的颓丧,没有生活的目的,没有清晰明确的人生追求,整日在游戏和情欲中寻求刺激麻木自我。读完后让我想到的是在这样一副场景:窗外透过清晰地金黄的阳光,而一个青年正蜷缩在被窝中。读这文章正如在面对自己
評分以前读《沉沦》只是隐隐觉得有一种颓废、病态的美。今天老师讲到《沉沦》,李初梨的评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于是,今天重新看了一遍,才慢慢理解了那种“向善的焦躁”和“贪恶的苦闷”之间的矛盾,那种苦苦地在“道德”与“欲望”的纠缠中的...
牆頭草:鬱達夫、廢名、梁遇春
评分不知是否是留過日的緣故,鬱達夫的作品中很多時候都氤氳著一股日式衰頹的美感,他們羸弱、憂鬱、頹靡,極度不安,對命運惶恐,對情愛渴求。在這股子衰頹美感的背後,每一個人物背後都透露著鬱達夫對人生、傢國深邃的洞見和錶達。不管是教員、編輯,還是學生,他們都是水草一樣的人物,在亂世裏浮來浮去,渴望肉體的擁抱,卻總不見落地生根。他們擁有離人孤獨的情懷,做著若多關於靈與肉離奇的夢境。 迴歸到這本集子的選編,也足見用心。小說集從被情欲摺磨,充滿苦難和抑鬱的《沉淪》起始。從擁有淡淡馨香和深深感悟的《遲桂花》結束。鬱達夫給我很多美和思考。從陷入沉淪,到拷問人生,救贖沉淪,我們都需要從“遲桂花”中汲取精神。
评分妻子因肺病去世,主人翁日漸消沉,他 當掉傢裏的物品甚至是亡妻的戒指和最愛的舊書,換來每夜酒店裏的尋歡。他想以此來衝散痛苦和淒涼,卻一天比一天更加哀愁悲慘。新年裏,他得知喜歡的酒店當壚靜兒就要嫁人;過去的同學也要迴傢過年,對比自己的孤苦伶仃更添傷感。新年的熱鬧和他酒後在月光下迴傢的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後他因老溢血死在銀灰色的月光下,死在孤獨中。 沒有什麼是比親人的離去更傷痛的。親人的離去讓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銀灰色的月光下死就是 輕於鴻毛吧。不過我還是對他的死抱有同情。
评分拖瞭好久,剛剛終於把剩下的二十頁看完瞭,真的不喜歡。
评分簡單的總結的話是性抑鬱吧,很喜歡以沉淪開始,以遲桂花結束。還很喜歡過去和齣奔,大多是因為我現在這個階段吧。還有此書是用手機看的,閱讀感受實在大打摺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