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科普 生物 基因 DNA 生命科学 科学 双螺旋 美国
发表于2025-05-29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图注释本珍藏巨献!
l 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全景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现历程!
l 全景讲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的经典之作,有着好莱坞式的戏剧张力,又保持了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l 1928年4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l 15岁考入芝加哥大学,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
l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这篇论文仅用了1 100个单词和1张图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l 20世纪60年代,詹姆斯·沃森入主冷泉港实验室,在他的努力下,冷泉港实验室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构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教育中心。
l 1988年,詹姆斯·沃森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并于1990年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主任。詹姆斯·沃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忘掉专业名词、八卦、争议、千差万别的评价和那些无厘头的插图,最基本而言,沃森的确讲述了一个极为精彩科学发现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多少年之后,关于当初细节都烟消云散,荣誉都归于尘土,但或许会有2个年轻人受这样故事激励,循着前人的道理,继续破解关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终极秘密。双螺旋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改变命运之门。有人评价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其在未来影响不可估量,21世纪或为生物学的世纪,人类发展轨迹将就此改变,而发端就是DNA结构的破解。
评分科研圈大佬自曝八卦内幕各领风骚,实验室小白略窥牛人性情自叹弗如哈哈哈
评分写的非常好的自传体科普小说,文笔流畅,生动幽默。对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科技是如何产生突破性进步,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大嘴巴沃森爷爷把能得罪的人一本书全得罪光了,还有一群躺枪的。好在结尾你认识到了富兰克林刺头是为了追求平等的科研环境,同时认为女性应该被平等对待,也认为她的科研成果值得诺贝尔奖,科研精神值得敬佩。
评分科学家也是人,也会想着抢先发表,想着得奖,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也可以过的逍遥自在,但是问题是你能不能找到真正重要的问题去做,你会不会在休息过后还是会想到你的课题,会不会为此魂牵梦绕,有没有一个伙伴可以热烈的交流讨论,并有与你互补的知识结构。这些才是决定你能不能做出重要发现的关键。补:同意克里克对这本书的评价,书中充斥了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而知识含量明显偏低。 之前的评论:看起来更像沃森眼中的八卦,而对于怎么理解自然,怎么研究却所得甚少。唯一让我有感慨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很重要,有理工科背景很重要,有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沃森自己不懂数学,不懂化学成分,不懂晶体衍射, 但是克里克懂,克里克教他。所以我们不应该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做研究,而是应该直接去。
常读传记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事件形成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二是借鉴当事人面对或者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一个人对待具体事物的认知和态度不仅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和时间变化的影响。就像同样一个词语在古代与现代可能拥有完...
评分 评分1953年4月7日,法国,在穿过塞那河回到卢森堡宫附近旅馆的路上,詹姆斯•沃森孤零零的一个人,望着在圣•吉门附近的长发姑娘,知道她们对他不会感兴趣的,“我25岁了,已经没有什么魅力了。” 此前一周,这个还没满25岁的年轻人和他的搭档,只有大学学历的弗朗西斯•克里...
评分 评分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