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沃森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贾拥民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99.9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30761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普
  • 生物
  • 基因
  • DNA
  • 生命科学
  • 科学
  • 双螺旋
  • 美国
  • 双螺旋
  • 生物学
  • 科普
  • 插图
  • 注释
  • 科学书籍
  • 遗传学
  • 教育
  • 图解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l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图注释本珍藏巨献!

l 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全景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现历程!

l 全景讲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的经典之作,有着好莱坞式的戏剧张力,又保持了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作者简介

l 1928年4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l 15岁考入芝加哥大学,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

l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这篇论文仅用了1 100个单词和1张图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l 20世纪60年代,詹姆斯·沃森入主冷泉港实验室,在他的努力下,冷泉港实验室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构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教育中心。

l 1988年,詹姆斯·沃森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并于1990年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主任。詹姆斯·沃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信息

l 1928年4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l 15岁考入芝加哥大学,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
l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这篇论文仅用了1 100个单词和1张图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l 20世纪60年代,詹姆斯·沃森入主冷泉港实验室,在他的努力下,冷泉港实验室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构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教育中心。
l 1988年,詹姆斯·沃森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并于1990年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主任。詹姆斯·沃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认为分子生物学领域有两本科普书应该是顶尖的,一本是《创世纪的第八天》,再有一本就是这本《双螺旋》了。 大学时读过不少这类书籍,对书中提到的人和事都不陌生,因此感兴趣的只剩了八卦。Watson也算是口无遮拦了很敢写,虽然对一些人不公但是也是本书趣味性...  

评分

评分

才疏学浅,只读过几本英文原著,这是其中之一。看杨振宁2004年在清华讲授普通物理课程视频时发现的,他强力推荐。先看了1984科学出版社的中文版,感觉极妙,果断入手原版。难得的好书,详述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全过程,了解洋人是怎样科研和处事的,很有意思。其实洋人跟我们...  

评分

今天是女神节,分享一下,一月读书的内容,科研女神:Dr.Rosalind Franklin 2017年的愿望是读12本书,这是一月读的「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由双螺旋发现者之一的James D. Watson于1968年出版。读完后,没有什么特别...  

评分

1953年4月7日,法国,在穿过塞那河回到卢森堡宫附近旅馆的路上,詹姆斯•沃森孤零零的一个人,望着在圣•吉门附近的长发姑娘,知道她们对他不会感兴趣的,“我25岁了,已经没有什么魅力了。” 此前一周,这个还没满25岁的年轻人和他的搭档,只有大学学历的弗朗西斯•克里...  

用户评价

评分

诚如克里克最初对它的评价,主要还是写人和事,涉及的专业知识实在太浅了

评分

科研圈大佬自曝八卦内幕各领风骚,实验室小白略窥牛人性情自叹弗如哈哈哈

评分

一口气读下来,真的像小说,完全不是那种难读的科普读物,作者用幽默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几位科学家研究DNA的规程,绝对值得一读。

评分

科研圈大佬自曝八卦内幕各领风骚,实验室小白略窥牛人性情自叹弗如哈哈哈

评分

很有趣了。 23岁的年轻人,吐槽不喜欢化学,吐槽国际会议最重要的是参观景点,有机会接近喜欢的学者是因为学者注意到他妹妹了…… 没有真正无趣的科学家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