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出品,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述林》。
本书为《述林》第一辑,解读抗战年代的另一种路径——平凡人故事中的1931—1945中国往事。
—————————————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 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
《述林》
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致力捕捉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独特记忆,用人物、故事、细节去勾勒口述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
内容选材主要取自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现有的采访。
涵盖近百年中国历史的讲述,将为《述林》的存续,提供丰富的选题灵感。
张钧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从事口述采访工作将近十年。
—————————————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国内最为专业的口述历史采集整理团队之一,在崔永元的倡议下,由经验丰富、从业时间长达十五年之 久的采编主创人员带队组成。中心成立于2012年,专门从事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以及传播、交流工作。 自2002年始,至2015年底,口述历史团队收集并整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六大领域,逾4000人次、近百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影像及大量相关视频、图文和实物资料。
战争是恐怖的、血腥的,只要有战争就一定有牺牲。对于出生在战争年代的那些人,他们没有选择,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在那样的年代,也有着一群年轻人,他们看着身边亲人与陌生人的去世,每天生活在炮声中很难想像这会留给他们什么。然而当他们老了之后,再去...
评分在书中“演绎”部分,校注者提出了一个比喻,说虽然战时沦陷区生活晦暗难明,但仍不乏笑料和趣事,就像是乌云镶上的金边,而要注目于乌云还是注目于金色的光缘,他们交由读者来选择。很喜欢这个比喻。黑云压城,云层之上尚有太阳,那些阴云难掩的光芒渗透而下,为乌云镶上一道...
评分 评分记得有位拍摄口述历史的导演说过,“口述历史和纪录片,就如同家庭相册一样,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一看,感怀一下”。口述历史所承载的历史,或许真的就如同这种家庭相册与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团队从2002年开始采集收录当年...
评分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疑问,历史是什么? 相信不只我自己,很多人都把历史“简化”成了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谈起抗战,我知道卢沟桥事变,知道淞沪会战,知道南京大屠杀,知道日本人惨无人道、烧杀抢掠——这些,都是历史课本教给我的,也都是历史考试让我们记住的——背景、起因...
这里面有三篇是我写的……写这三篇的过程中,看了很多资料,算是比较系统的了解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业,收获良多。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现在看到讲孤岛和沦陷时期上海的书总想买。
评分人性從來都是接近歷史真相最好的工具,善良或貪婪,虛偽或真實,今人古人並無不同,洞悉人性就是洞悉歷史。(閱讀時間:2018年4月1日-7日;自評:7.9;推薦指數:★★★★)
评分特定年代的详尽回忆,不错的历史记录。只出版了一册吗?还有几章节没有读,要读的时候发现居然没有了。为什么要买纸书,就是购买的电子书不知道何时就会(不【莫】可【名】抗【其】力【妙】)下架,连笔记也没了。
评分大家一定要对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大背景有所了解和认知,再来看这本书。这本书是着眼于战争阴云下的个人口述经历,所以如果对那段历史没概念的话是无法理解体会这些故事蕴含的意义和深厚情感的。一个个的个人口述带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那段时期求学、前线战争、缅甸远征军、空军飞虎队、后方、随军家属、文艺界等侧面景象。支持口述历史。感谢那些为我们的和平年代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英雄们
评分三星半吧。从编撰角度而言给三星,还是散乱,以时间为纬线串联期间不同人的回忆更好。从对官方历史的补充角度而言给四星,缺乏细节的历史是干瘪而抽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