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文獻研究

儀式文獻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劉永華
出品人:
頁數:236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1-1
價格:CNY 5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94043
叢書系列:民間曆史文獻論叢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民間儀式
  • 禮儀
  • 民俗學
  • 曆史
  • 儀式
  • 社會史
  • 明清史
  • 儀式
  • 文獻
  • 研究
  • 文化
  • 社會
  • 曆史
  • 宗教
  • 傳統
  • 學術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儀式文獻屬於史學傢新近纔開始注意並加以利用的一種民間曆史文獻,涉及文獻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文化史等不同學科和方法。本書所收錄的論文,都是從民間發現的儀式文獻齣發,結閤文獻解讀和田野調查,探討中古儀式文獻與晚近民間發現儀式文獻之間的關係,考察儀式專傢群體在儀式文獻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特定道壇科儀本為個案比較不同地區的重要道壇科儀等問題,由此展示瞭學界近年來關於儀式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

著者簡介

劉永華(1970 .1-),男,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福建上杭人。曾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現任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明清鄉村社會文化史、中國傳統禮儀、法國年鑒派史學述評、西方社會文化史原著選讀等課程。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明清已降時期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等,同時關注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動嚮。近年來,從事中國鄉村禮儀與宗教科儀本、晚清徽州鄉民生活等課題的探討。曾在1991 年獲得廈門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廈門大學曆史係曆史學碩士學位,2003 年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東亞係哲學博士學位。2010-2011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參與國傢社會基金項目"明清時代的鄉族、鄉紳與官僚政治"、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民間曆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研究"等科研課題。曾獲省、市社科優秀成果奬各一次,並擔任《曆史人類學譯叢》(北大齣版社,2009年至今)執行主編。著作有:博士論文The world of ritualsmicroform :masters of ceremonies (lisheng) 、《福建宗教史》(閤著,福建教育齣版社,1996)、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3. 等;譯著有:納塔莉·澤濛·戴維斯《馬丁·蓋爾歸來》(北京大學齣版社,2007)、彼得·伯剋《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1989》(北京大學齣版社,2006)、馬歇爾·薩林斯《曆史之島》(上海人民齣版社,2004,閤譯校)。

圖書目錄

導 論【劉永華】/1
宋代法術與近代道教
道在瑤中:道教與華南的漢化【司馬虛 著 巫能昌 譯】/13
天心正法的源流及影響初探【陳永海】/20
道壇傳承與係譜重構
颱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係【勞格文 著 許麗玲 譯】/35
清代泰順東部閭山道壇源流考
——以前山葉氏廣應靖《請祖師科》為中心【祁 剛】/51
儀式文本與道壇科儀
香港正一清醮的儀式、文本和儀式專傢【蔡誌祥 韋錦新 呂永升】/75
敕水禁壇:颱灣北部道教醮儀中的驅邪法【林振源】/103
製造科儀本:以閩西道壇靈應堂的度亡科本為例【巫能昌】/132
閩西道教送瘟船儀式研究——以《船科》為中心【魏德毓】/158
儒傢的宗教性
民間禮儀、王朝祀典與道教科儀:近世閩西四保祭文本的社會文化史闡釋【劉永華】/17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書名更應該叫民間道教儀式文獻研究,主要還是閩颱港等地的研究成果,無論作者還是關注的區域。劉永華所寫的導論已經高度概括瞭所選的九篇文章,偷懶的話看這一部分就好瞭。但是所選文章都比較精彩,不過隔行如隔山,也隻能是囫圇吐棗瞭。司馬虛、勞格文、巫能昌三篇,讀起來最有感覺且收獲較多。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缺少瞭民間道教的參與與影響,最多從林正英的僵屍片中感受到瞭那種想象的民間道教的一個側麵。

评分

關於勞氏文章,應補充閱讀林振源的《正邪之辨、道法之閤》一文,後者有進一步考察劉厝驅邪儀式傳統的來源,也對颱灣北部法場傳統的形成提齣瞭新的理解。祁氏文章忽略瞭閭山教相對於道教傳統的獨立性,可能會誤導讀者。如第67頁科本所提到的“本司”和“靖-壇”並沒有什麼上下級關係,而是指“閭山大法司”……林氏文章應該是本書所收各篇在儀式分析上最為細緻深入的,而且也有很好的問題意識。巫氏文章最讓人感興趣的則是靈應堂的那位道長瞭,在50年代熱情造經,讀《中國道教史》而被簡寂先生的事跡所打動。

评分

有司馬虛《道在瑤中》譯文。司馬虛學問太大瞭!

评分

對於儀式研究很有幫助 提供很多不同的思路和視角

评分

關於勞氏文章,應補充閱讀林振源的《正邪之辨、道法之閤》一文,後者有進一步考察劉厝驅邪儀式傳統的來源,也對颱灣北部法場傳統的形成提齣瞭新的理解。祁氏文章忽略瞭閭山教相對於道教傳統的獨立性,可能會誤導讀者。如第67頁科本所提到的“本司”和“靖-壇”並沒有什麼上下級關係,而是指“閭山大法司”……林氏文章應該是本書所收各篇在儀式分析上最為細緻深入的,而且也有很好的問題意識。巫氏文章最讓人感興趣的則是靈應堂的那位道長瞭,在50年代熱情造經,讀《中國道教史》而被簡寂先生的事跡所打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