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榆,作家、资深文化记者。多次访问海内外思想、文化、政治精英,报道大量具有公共意义的人文事件,成为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文本见证。应邀访问瑞典、挪威、波兰、德国,自2005年起,多次报道“诺贝尔奖颁奖盛典”。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独立消失在雾中》《我的神明长眠不醒》《黑暗纪》;随笔集《黑暗的声音》《白天遇见黑暗》等。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新浪潮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中国报人散文奖。
面对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黄永玉
▲ 面对历史和时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虑之书
▲倾听莫言、余华、黄永玉、崔永元、迟子建、宗璞、史铁生等人的心声
▲ 有锐度的思想,有温度的关怀
▲ 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呈现个人记忆与家国巨变
本书为汇聚国 内文化、思想精英的访谈集,所涉主题聚焦当代生活,钩沉往昔历史,省察社会现实,彰显公共关怀。作者系资深文化记者,在其十年的职业记者生涯,遍访享有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探究他们的生命旅程,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独立观察和个人之思,重现他们对重大公共问题的自由发言。本书记录时代风云,呈现社会变迁,是一部集结国内各界精英的洞见之书。
如果亿万人只用一个脑袋思考,真辜负了造化孕育了这么多的万物之灵。知识分子若是没有独立之精神,知识也只是货物而已。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行为一路歪斜,遑论独立。——宗璞
我想要写出我自己经历的那个时代,我的视力所及,这个历史是什么样的,我就怎么样写。——崔永元
《在时代的痛点,沉默》--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传说中的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歌,它会在找到最长、最尖的荆棘刺后,纵身扑上,以血泪渲染最后的倾世音色。而人的一生,无论如何度过,终不能重来一次,以图给曾经的巅峰时刻些许润色--何况那巅峰的基础,多是在时代情势的...
评分《在时代的痛点,沉默》--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传说中的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歌,它会在找到最长、最尖的荆棘刺后,纵身扑上,以血泪渲染最后的倾世音色。而人的一生,无论如何度过,终不能重来一次,以图给曾经的巅峰时刻些许润色--何况那巅峰的基础,多是在时代情势的...
评分有幸读到这本由新经典文化出品的,作家、资深文化记者夏榆著的《在时代的痛点,沉默》。或许正被生活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或许被日常的各种生活琐事困住而忘记了最初想要的是什么?但不论如何,确实是有些迷茫了!与其对着电视机、划着手机,不如翻开这样一本书,去拜访一...
评分将他们带进你的灵魂(代序) 1972 年6 月8 日,摄影师大卫• 伯内特和同在越南的美联社摄影记者黄功吾经过一个遭受美军战机轰炸的村庄。战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燃起冲天大火,他们看到一群在路上惊慌奔跑的孩子,一个哭泣的女孩裸体跑在最前边,身上没有了衣服。大卫和黄功吾...
评分有幸读到这本由新经典文化出品的,作家、资深文化记者夏榆著的《在时代的痛点,沉默》。或许正被生活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或许被日常的各种生活琐事困住而忘记了最初想要的是什么?但不论如何,确实是有些迷茫了!与其对着电视机、划着手机,不如翻开这样一本书,去拜访一...
访谈提出的问题很精彩
评分夏榆的语气读起来好严肃,但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个年代在慢慢缺失的那种声音。
评分这里访问者更多的是一种倾听的姿态,主要还是受访者的声音,这时候关键就看受访者怎样就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个人的阐述了。史铁生那篇很好。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不知死,焉知生。对写作而言有两个品质特别重要,一个是想象力,一个是荒诞感。幸福是有限的而人的疑难是无限的。
评分了解时代特征,构划时代格局,清明自处模式。
评分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被访问者几乎全是大咖,针对的是他们各自眼中的历史,想探究“作家为何在公共事务领域话语缺失”的问题。不过,也许我也是个记者吧,同行相轻(?)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高的分,整体感觉还行,但不会推荐给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