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
萧红用极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以孩童的眼光去参照这些生活画面,既写出了当地人刻板单调的生活姿态,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的民众形象。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是萧红人生中少有的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萧红(1911-1942),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因病去逝,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
萧红半生漂泊,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途多舛并极具传奇性的一位。评论家林贤治认为,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是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唯一的。
(一) 冬天读萧红是什么感觉?冷。图书馆的空调不知何故总也升不上温度,读到《商市街》的时候因为温度和情绪的双重低落我开始浑身发颤,而那时还是文艺女青年叫做悄吟的萧红正蜷缩在商市街上某间冰冷的屋子里等待着被她唤作“郎华”的萧军。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
评分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遍,如今再看,震动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妙处,首先在于它采取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的视角。小孩子是什么都能看见,然而又什么都不懂的。在她的眼睛里,呼兰河这个地方似乎相当美好,仿佛每件事都透着新鲜,因为新鲜,所以也有趣。然而读者一路读下来,却渐渐地不...
评分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
评分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评分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团圆媳妇的命运好悲惨,还好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这里面恐怕有作者真实的回忆吧,之后她自己的人生也很颠沛流离。
评分刻画的非常好,呼兰河的那些人生动而真实,仿佛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小城里的泥土气息,听到巷子里小贩的叫卖声,能感受到这些男男女女的或喜或悲的故事
评分和《小城故事》里隐含的悲剧不同的是,《呼兰河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遗毒更加直接,也更加震撼人心。投过童年我的视角,发现周遭事物(团员媳妇,冯歪嘴,有二爷等等人物的悲剧命运)的陌生感反而更加真实,这就是萧红作品的魅力,强烈推荐。。
评分最平铺直叙的文字,却恰恰写的是最荒凉的故事,实在不能想象当时的萧红是怎样强撑着病体留下这些的。后天就是爷爷的两周年了,想他。
评分和《小城故事》里隐含的悲剧不同的是,《呼兰河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遗毒更加直接,也更加震撼人心。投过童年我的视角,发现周遭事物(团员媳妇,冯歪嘴,有二爷等等人物的悲剧命运)的陌生感反而更加真实,这就是萧红作品的魅力,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