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台海出版社
作者:萧红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81007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好书,值得一读
  • 萧红
  • 童年
  • 我想读这本书
  • 国民性
  • 回忆
  • 东北小城
  • 悲剧
  • 呼兰河传
  • 萧红
  • 小说
  • 中国文学
  • 民国文学
  • 乡土文学
  • 女性写作
  • 回忆录
  • 成长小说
  • 东北风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

萧红用极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以孩童的眼光去参照这些生活画面,既写出了当地人刻板单调的生活姿态,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的民众形象。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是萧红人生中少有的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因病去逝,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

萧红半生漂泊,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途多舛并极具传奇性的一位。评论家林贤治认为,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是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唯一的。

目录信息

序 001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43
第三章 075
第四章 111
第五章 135
第六章 191
第七章 225
尾声 260
“呼兰河传”试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
“这是什么?”
我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冬天读萧红是什么感觉?冷。图书馆的空调不知何故总也升不上温度,读到《商市街》的时候因为温度和情绪的双重低落我开始浑身发颤,而那时还是文艺女青年叫做悄吟的萧红正蜷缩在商市街上某间冰冷的屋子里等待着被她唤作“郎华”的萧军。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  

评分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遍,如今再看,震动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妙处,首先在于它采取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的视角。小孩子是什么都能看见,然而又什么都不懂的。在她的眼睛里,呼兰河这个地方似乎相当美好,仿佛每件事都透着新鲜,因为新鲜,所以也有趣。然而读者一路读下来,却渐渐地不...  

评分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  

评分

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评分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用户评价

评分

团圆媳妇的命运好悲惨,还好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这里面恐怕有作者真实的回忆吧,之后她自己的人生也很颠沛流离。

评分

刻画的非常好,呼兰河的那些人生动而真实,仿佛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小城里的泥土气息,听到巷子里小贩的叫卖声,能感受到这些男男女女的或喜或悲的故事

评分

和《小城故事》里隐含的悲剧不同的是,《呼兰河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遗毒更加直接,也更加震撼人心。投过童年我的视角,发现周遭事物(团员媳妇,冯歪嘴,有二爷等等人物的悲剧命运)的陌生感反而更加真实,这就是萧红作品的魅力,强烈推荐。。

评分

最平铺直叙的文字,却恰恰写的是最荒凉的故事,实在不能想象当时的萧红是怎样强撑着病体留下这些的。后天就是爷爷的两周年了,想他。

评分

和《小城故事》里隐含的悲剧不同的是,《呼兰河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遗毒更加直接,也更加震撼人心。投过童年我的视角,发现周遭事物(团员媳妇,冯歪嘴,有二爷等等人物的悲剧命运)的陌生感反而更加真实,这就是萧红作品的魅力,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