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
萧红用极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以孩童的眼光去参照这些生活画面,既写出了当地人刻板单调的生活姿态,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的民众形象。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是萧红人生中少有的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萧红(1911-1942),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因病去逝,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
萧红半生漂泊,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途多舛并极具传奇性的一位。评论家林贤治认为,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是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唯一的。
萧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她的名字。 “萧”,有秋天的感觉,寂寞、悲凉。萧红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觉得有很深很深的寂寞感。但是这种寂寞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出来的。相反,萧红表达寂寞悲哀之类的感情一直相当克制,她只用很淡很淡的语气言说寂寞和悲哀,又沉静又温软...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当代的女作家是乏善可陈的,而萧红绝对是一个例外。一部《呼兰河传》,就足以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兰河传》首先是表达了作者个人对于儿时童年的追忆和东北小镇家乡的怀恋。因为作为个体生命,其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当萧红在香港卧病时,也...
评分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讲讲我的童年的,结果一时脑子糊了,组织不起来语言了。 那就先说说萧红。一个一生坎坷、漂泊流离的女人。她在散文里描绘的所经历过的饥饿、寒冷、窘迫,会把人看得心惊胆战。 三十多岁病逝在异乡。她这辈子经历的凄风苦雨终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童年...
评分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评分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第一次读萧红的书,比起其他民国作家来,她的文字更加清纯质朴。我不知道该把它当小说还是散文来看,这里有多少是真正留存在她记忆里的东西?因为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是不可能对周遭有这样清晰的感知和记忆的。不过反正是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东西,她如此爱着的故乡,又如此恨着的故乡。她将所有美好感知都寄托在了她的祖父身上,最后的尾声看得好伤感,萧红在战乱的香港向遥远的故乡投去深情的凝望,她并不知道她再也回不去了。
评分最平铺直叙的文字,却恰恰写的是最荒凉的故事,实在不能想象当时的萧红是怎样强撑着病体留下这些的。后天就是爷爷的两周年了,想他。
评分第一次读萧红的书,比起其他民国作家来,她的文字更加清纯质朴。我不知道该把它当小说还是散文来看,这里有多少是真正留存在她记忆里的东西?因为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是不可能对周遭有这样清晰的感知和记忆的。不过反正是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东西,她如此爱着的故乡,又如此恨着的故乡。她将所有美好感知都寄托在了她的祖父身上,最后的尾声看得好伤感,萧红在战乱的香港向遥远的故乡投去深情的凝望,她并不知道她再也回不去了。
评分团圆媳妇的命运好悲惨,还好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这里面恐怕有作者真实的回忆吧,之后她自己的人生也很颠沛流离。
评分团圆媳妇的命运好悲惨,还好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这里面恐怕有作者真实的回忆吧,之后她自己的人生也很颠沛流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