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美国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国名字。
英裔美国传教士。
生于1845年,死于1932年。
于1872年来中国,在天津为传教士。
后来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
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
教育等事业,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的农村生活》等。
《中国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它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
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
鲁迅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曾三次向国人推荐过此书。
《中国人的气质》内容简介: 中国人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诸多美德,每一种都理应获得由衷的赞誉。但与此同时,也有这样一个危险,即先入为主地高估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盲目的赞美与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难同样有害。
这勉强算个读后感,因为读完大脑拼凑不出清晰的脉络关系。 现在大家喜欢旅行,无论国内国外,通常选择与自己平时生活不同的地方,完后带回许多照片,习惯性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向他人讲述和评论所见所闻。当所去的地方“落后”于自己的生活时,人们很容易俯视评判。如果是个...
评分 评分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已经100多年了。作者名叫Athur Smith,百度一下知道有个中国名字明恩溥。有两个翻译版本,我看的是梁顺根译的。英文书名应该是《Chinese Characteristies》,感觉译作"中国人的性格"更好一些,要不然又有人慨叹“中国人素质低”了。果不其然,百度相...
评分 评分这本书主要错误是,作者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对中国的苦力、仆人等等劳动人民持轻蔑态度,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行径进行了掩饰和美化,笼统地讲中国人的气质,具体分析不够。全书主旨在于传布基督教,旨在以基督教文化取代中国儒家文化,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评分但凡这类书由传教士所著,看过几本,这本算是观察入微的,虽然还是免不了一而再的提基督教的好,萨克逊人多高级,但却偶尔也切中要害。与彼时中国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识字相比,如今已要进步太多,好玩的偏偏是新包装下的内核却未必与百年前有多大变化,不一定真是品格,也不一定真是儒家作祟,无非是这一百年的面团没揉捏出新意,光是装裱罢了
评分其实作者也许没意识到,他写的中国的现实,也许就是自己民族的历史。人种之间的基因差距,远没有社会发展阶段导致的人格差异来得大。
评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有那么一些可贵的品质,勤劳孝顺节俭,但也有一些和外国人无法沟通的方面——灵活的顽固和麻木不仁。那个时代或许就是如此。
评分其实作者也许没意识到,他写的中国的现实,也许就是自己民族的历史。人种之间的基因差距,远没有社会发展阶段导致的人格差异来得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