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器物帖》是木藝大師三榖龍二生活散文集,以四季時光流轉為序,講述他與日用器物的相處之道,呈現手藝人平靜美好的日常。在這本散文集中,三榖龍二曆數自己生活中使用的33件器物,如友人贈送的去皮器、手工匠人燒製的白瓷碗、古董店裏淘到的玻璃水壺、三榖龍二本人手製的黃油盒等。這些日用品簡樸低調,卻經受住瞭時間的考驗,在日復一日的觸摸和使用中積澱質感與溫度,傳遞生活之美。
木工設計師。日本“生活工藝”倡導人。1981年於長野縣鬆本市設立自己的工作室 PERSONA STUDIO。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使用的木製器物、刀叉餐具等頗有人氣,在日本各地舉辦多次個展。2011年在鬆本開設瞭展示自己作品的常設店“10cm”。
除瞭各種平麵和立體的作品以外,也參與瞭伊阪幸太郎所著的《哦!爸爸們》、《重力小醜》和本哈德施林剋所著的《朗讀者》等書籍封麵的製作。參與開創瞭“鬆本工藝祭”、“工藝的五月”等日本最著名的工藝市集。所著書籍有《木之匙》《器物的履曆書》《遠方的城市、雙手和工作》《三榖龍二的“10cm”》《生活工藝》等。
某一天突发奇想,想做个手工件。正好在吃饭,发现自己喝汤时候尤其的粗鲁,就是直接嘴就着碗咕噜咕噜。于是想到自己可以做一把汤勺来改善下生活。于是做一把木勺的念头就这么种下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唤起了我那个深深的念头,一把木勺,也许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
評分某一天突发奇想,想做个手工件。正好在吃饭,发现自己喝汤时候尤其的粗鲁,就是直接嘴就着碗咕噜咕噜。于是想到自己可以做一把汤勺来改善下生活。于是做一把木勺的念头就这么种下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唤起了我那个深深的念头,一把木勺,也许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
評分某一天突发奇想,想做个手工件。正好在吃饭,发现自己喝汤时候尤其的粗鲁,就是直接嘴就着碗咕噜咕噜。于是想到自己可以做一把汤勺来改善下生活。于是做一把木勺的念头就这么种下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唤起了我那个深深的念头,一把木勺,也许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
評分虽然因为学考古学,对于墓葬中高大上的器物天生敏感,但也被这样的书所感动。 认知到一件农夫使用的农具,和万历皇帝使用的皇冠都同样有审美价值, 日常生活之美也绝不亚于宴会之美, 它是普通人尊严的显示。 这一点不禁和书中的内容暗合,我心中窃喜。 48页说黄油盒是我的第1...
評分虽然因为学考古学,对于墓葬中高大上的器物天生敏感,但也被这样的书所感动。 认知到一件农夫使用的农具,和万历皇帝使用的皇冠都同样有审美价值, 日常生活之美也绝不亚于宴会之美, 它是普通人尊严的显示。 这一点不禁和书中的内容暗合,我心中窃喜。 48页说黄油盒是我的第1...
寫在最前麵和後記這兩篇寫的挺好的
评分書很快就能看完,不過通過一本書的舉例也是講瞭簡簡單單的生活道理。為生活長久使用、具有簡單質樸的美感也是功能性的一部分吧。
评分書很快就能看完,不過通過一本書的舉例也是講瞭簡簡單單的生活道理。為生活長久使用、具有簡單質樸的美感也是功能性的一部分吧。
评分很簡單很素的書,是我喜歡的那種,就像書中木質的餐具,白色瓷盤一樣,簡單卻是讓人安心的存在~這幾天一想到下班後可以迴去看這本書就滿滿的開心~喜歡白色的廚房用品(作者說白色跟廚房最搭),超級喜歡木質的便當盒~本來也是喜歡木的我,遇到這樣同樣喜歡木,又把木詮釋齣來的書是我的幸運~
评分書很快就能看完,不過通過一本書的舉例也是講瞭簡簡單單的生活道理。為生活長久使用、具有簡單質樸的美感也是功能性的一部分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