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在家,有時候呼朋引伴一起談夢想,
這裡有一點點破舊,一點點零亂,一點點窄小,
如果你按了門鈴,請進,請進,
日常的一日,真實的一日,在東京小屋,我們有自己的故事。
真實的東京生活,轉個路口,拐個小巷,就看見了……
藝術家兄弟檔,大量的CD跟唱片還有畫作,滿滿一屋子,玄關的門除了冬天之外,永遠是關不起來的;
每週去紅十字會義賣,現在苦練手風琴準備賞花大會一展身手的手工設計師,堅持一切都要手工製作,連撿回來的檯燈、電鍋都要重新上色;
念短大的女學生,是小劇場的忠實粉絲,牆上貼滿了劇場的宣傳海報,床頭堆滿劇團的週邊;
各種喜歡的東西、小物件、收藏品……像洪水般不斷吞噬空間,
化妝也好,讀書也好,在家工作也好,不論做什麼都可以在這個小空間一次完成……
生存過日子,其實就是一種日常罷了,
但這種日常是永遠被自己喜愛的物件,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或者自己選擇的風格團團包圍著,
這樣幸福至極的日常,誰都會著迷!
都築響一
1956年生於東京。曾經是《POPEYE》、《BRUTUS》兩雜誌的編輯,其後持續進行了全102冊現代美術全集《ArT RANDOM》(京都書院)、大竹伸郎作品集《SO》(UCA)等美術、設計相關領域的編輯、執筆工作。1993年出版了內容為收集東京地區一些不起眼居住空間的《TOKYO STYLE》一書。1996年以「珍日本紀行」榮獲木村伊兵衛獎。2001年發行了堪稱為《TOKYO STYLE》續集的《賃貸宇宙》。目前則是將觸角擴及全世界,背起了相機,過著四處探尋珍奇物件的生活。
推薦者簡介
吳東龍 設計觀察作家
關於吳東龍:學習設計、觀察設計、書寫設計、出 版設計也從事設計工作。2006 年起,於華文地區出版個人全創作書籍《設計東京》系列繁、簡版,現為作家、書籍編輯、視覺設計師與專業講師,亦從事設計展覽、書系與講堂規劃等工作。 2013 年起參與廣播節目「建築美樂地/遇見設計」單元錄製迄今,並於台 • 港 • 中參與講座及主持活動逾百場。文字、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媒體與出版,現為〈東喜設計TomicDesign〉負責人。2015 年出版《100 の東京大人味發見》。持續探、尋發現設計在城市與生活之間的無限可能。個人臉書:吳東龍的設計東京。
譯者簡介
陳怡君
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專職譯者。譯作類型涵蓋旅行遊記、飲食文化、流行時尚、兩性溝通、生活保健等主題。翻譯作品集請見部落格:ejean006.blogspot.tw
朋友去年换工作,去了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从此,她心中那股买房置业的小火苗便熊熊燃烧起来,顺带还点燃了我。于是,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俩便常常对着五花八门的户型图指点江山,还煞有介事地商量房屋地段和装修事宜。 奈何本人生来没什么定性,爱好又广,毕业四年来,只断断续...
评分朋友去年换工作,去了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从此,她心中那股买房置业的小火苗便熊熊燃烧起来,顺带还点燃了我。于是,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俩便常常对着五花八门的户型图指点江山,还煞有介事地商量房屋地段和装修事宜。 奈何本人生来没什么定性,爱好又广,毕业四年来,只断断续...
评分“不要努力工作,不要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享受人生吧。” 在这样一个到处都充斥着鸡汤的年代中,又一句极具代表性质的鸡汤术语,也因为这句貌似鸡汤的话术差点让我错过了这么精彩的一本书。 我没有去过日本,身边也没有日本的朋友,对日本唯一的了解来自于日剧。印象中的日本...
评分本书到一半就想到在中学学的这篇刘禹锡的《陋室铭》,里面所传达的豁达与自信,愉悦与洒脱,真的非常符合本书的意境。而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呈现了最市井,大众和主流的东京年轻人的居住图鉴。每当我们聊到东京,总会联想到奢侈,繁华,昂贵。虽然我没有去过东京...
评分本来觉得自己家还有点狭窄,看完这本书再环顾四周,仿佛也变得宽敞了。回忆起刚毕业时和朋友合租的房子,厨卫客厅共用(电视和冰箱也没比书里好多少),小房间独享,有阳台,有书桌(放满了书和CD),在床上用电脑,似乎也很是理想。不过没有暖气的北方,还是不想再体验了。 反...
超爱,爱他们鲜活的生活,爱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居所,爱他们身处陋室却丰富的精神世界。可惜给朋友了,自己想再买一本。
评分看书过程中引起我的不适,房间真的太乱了。 房间小小的,但是很多人家都有大书柜。就几年的人家,还是可以的。
评分生活是自己的 兴趣爱好是屋内的房梁
评分太迷人了!!!依舊是高密/強度形式下有機混沌的生活的魅力。
评分生活是自己的 兴趣爱好是屋内的房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