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中国文化寻踪之旅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作者《书楼寻踪》一书的姊妹篇。作者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在三年之内,完成了对分布在大江南北的40位古代著名藏书家之墓及古代遗址的寻访,包括了从刘向、班固,到范钦、黄丕烈、曾国藩、罗振玉、傅增湘,行程数千公里。是对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一次巡礼,亦是对于传承了中国文化书香余脉的众多先贤的拜祭和纪念。
韦力,著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浸淫古书三十年,私家藏书当世无两。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藏书家遗迹的考察与研究。著有《书楼寻踪》、《鲁迅古籍藏书漫谈》、《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美》(合著)、《失书记·得书记》、《古书之爱》、《古书之媒》(合著)等。曾任嘉德拍卖等数家公司的古籍顾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被认为当代中国收藏古籍知名的个人藏书家,收藏古籍逾7万册,四部齐备。
"以前读韦先生的寻访文章,比较奇怪他何以要浪费笔墨,去记一些杂事、琐事,或是一些与正经“文章”不相干的人物。这次读到他在山东桓台县寻访王士禛墓的遭遇,终于“理解”了此种记载之必须:在寻访中遇到的古迹毁灭自然现象,与受到的刁难、各种官僚化作风等等,都是当下社...
评分"以前读韦先生的寻访文章,比较奇怪他何以要浪费笔墨,去记一些杂事、琐事,或是一些与正经“文章”不相干的人物。这次读到他在山东桓台县寻访王士禛墓的遭遇,终于“理解”了此种记载之必须:在寻访中遇到的古迹毁灭自然现象,与受到的刁难、各种官僚化作风等等,都是当下社...
评分"以前读韦先生的寻访文章,比较奇怪他何以要浪费笔墨,去记一些杂事、琐事,或是一些与正经“文章”不相干的人物。这次读到他在山东桓台县寻访王士禛墓的遭遇,终于“理解”了此种记载之必须:在寻访中遇到的古迹毁灭自然现象,与受到的刁难、各种官僚化作风等等,都是当下社...
评分"以前读韦先生的寻访文章,比较奇怪他何以要浪费笔墨,去记一些杂事、琐事,或是一些与正经“文章”不相干的人物。这次读到他在山东桓台县寻访王士禛墓的遭遇,终于“理解”了此种记载之必须:在寻访中遇到的古迹毁灭自然现象,与受到的刁难、各种官僚化作风等等,都是当下社...
评分"以前读韦先生的寻访文章,比较奇怪他何以要浪费笔墨,去记一些杂事、琐事,或是一些与正经“文章”不相干的人物。这次读到他在山东桓台县寻访王士禛墓的遭遇,终于“理解”了此种记载之必须:在寻访中遇到的古迹毁灭自然现象,与受到的刁难、各种官僚化作风等等,都是当下社...
书的装帧实在不行,还没看完,硬壳子就几乎要脱落了。全本是韦力一个个藏书家墓寻访的过程。老一代的寻访方式,包车、问路、跋涉。最有意思的,或许是路上遇到的种种时代特色吧。
评分装帧真的是垃圾啊
评分感动感慨,不胜唏嘘。
评分给这本书五颗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的坚持与热忱,以及一种近乎固执的情怀。寻访藏书家的踪迹,作者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带着仰慕的心去拜望,也是一个新时达藏书家对于老藏书家的敬意所在。实际上,书中所记录的很多藏书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陌生,但是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痕迹不应被忘记。看罢此书,感慨最深的还是人只是书的过客,而并非是人是书的拥有者。而且作为中国历史,离乱太多,藏书家的书得以延续的太少了,这个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遗憾。韦力的语言比较质朴,很多地方也是心态的自然流露,无多少高深之处,平易近人。尤其是很多寻访路上的很多普通人或环境,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评分装帧极差,硬纸书壳与书体仅仅靠两张纸一点胶水相连,没翻两下就解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