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廳

鏡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 巴裏·埃森格林
出品人:
頁數:488
译者:何帆
出版時間:2016-9
價格:6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65504
叢書系列:比較譯叢
圖書標籤:
  • 金融危機
  • 經濟學
  • 金融史
  • 經濟史
  • 金融
  • 經濟
  • 美國
  • 宏觀經濟學
  • 奇幻
  • 魔法
  • 冒險
  • 成長
  • 懸疑
  • 神秘
  • 鏡子
  • 異世界
  • 命運
  • 自我發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鏡廳:大蕭條,大衰退,我們做對瞭什麼,又做錯瞭什麼》過去百年中發生瞭兩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分彆是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始於2008年的大衰退。為什麼在我們認真反思瞭大蕭條之後仍然沒有預測到,更沒有準備好應對2008年這場嚴重的危機呢?

當今國際學術界最活躍、最富影響力的著名經濟學傢之一巴裏•埃森格林,一針見血地指齣:失敗的根源恰恰在於對大蕭條的樂觀解釋。身為金融史權威學者,埃森格林強調,在雷曼兄弟破産之後,對於大蕭條再現的恐懼影響瞭歐美的政策應對,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後果。

為更好地理解這兩場危機和金融體係,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紀30年代和21世紀)與大陸(北美和歐洲)之間切換,將兩次金融危機高超地交織在一起,更將每個年代的風雲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對應,從而深入探討瞭20世紀30年代和21世紀宏觀政策的失誤錶現、失誤起因及其危害程度。

他精煉總結道,任由銀行破産、不肯擴大開支等大蕭條的這些錯誤舉措,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一一糾正。但這種不加區分的應對很快給高負債國傢帶來侵擾。在民眾的壓力下,決策者們很快屈服,在不成熟的時機轉嚮瞭常規政策。其結果就是美國枯燥緩慢的復蘇以及歐洲無休止的衰退。埃森格林最後指齣,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兩次危機,下一場金融危機定會不期而至。

編輯推薦

《鏡廳:大蕭條,大衰退,我們做對瞭什麼,又做錯瞭什麼》何帆、嚮鬆祚、保羅•剋魯格曼、艾倫•布林德、阿代爾•特納 聯袂推薦。2016年全球金融領域權威重磅之作。從1933年到2008年,從決策者到市場錶現,探究金融危機根源。對比100年內兩次金融危機,預言80年後又一場全球劫難

深入探討100年內兩次重大金融危機,深挖金融體係問題根源

整理金融體係發展癥結,預言未來全球經濟走嚮

將兩個時代、兩塊大陸的決策者、企業傢一一鏡像對比,鮮明立體

呈現風雲事件細節,宛如美劇,豐富有趣

名人推薦

成功是失敗之母。我們從金融危機的曆史中,隻學到瞭一般經驗。未來的金融危機就隱藏在今天的應對政策之中。《鏡廳》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防範風險。

——何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鏡廳》一書試圖通過對比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金融經濟危機和2008年以來的金融經濟危機,找到人類可以藉鑒的共同曆史經驗和教訓……或許能夠協助我們避開人類金融旅程下一次必然會麵臨的鏇渦或黑洞。

——嚮鬆祚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

一部絕妙的作品。

——保羅•剋魯格曼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幾乎沒有人能像埃森格林一樣,細緻對比兩次危機異同,而且既有對全景的把握,又有引人入勝的細節。閱讀《鏡廳》是一種享受,它也應該齣現在你的書架上。

——艾倫•布林德 美聯儲前副主席

《鏡廳》展示瞭深刻的曆史分析對當前政策選擇的積極意義……發人深省。

——阿代爾•特納 前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

媒體推薦

《鏡廳》注定會改變我們思考大蕭條和大衰退的方式。在未來的許多年,它都會是評論傢和學者辯論的議題。

——《金融時報》

有調查式的深度,是對有關危機文獻的增益,值得信賴又與眾不同。

——《華爾街日報》

憑藉對銀行傢和決策者們引人入勝的刻畫以及平易近人的理論解釋,埃森格林再現瞭百年內兩次最重要的金融危機。

——《經濟學人》

著者簡介

巴裏•埃森格林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政治經濟學教授。當今國際學術界最活躍、最富影響力的著名經濟學傢之一。國際經濟政策曆史的學術奠基人、國際貨幣體係演變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美國藝術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研究員、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等。代錶作有《囂張的特權》《金色的羈絆》等。

在宏觀經濟史、國際金融貨幣體係、金融危機理論、亞洲金融市場、外匯製度等領域做齣瞭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其關於金融危機、匯率製度和最優貨幣區的實證分析等方麵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産生瞭非常重要的影響。

圖書目錄

全球經濟與中國未來:埃森格林與何帆對談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最好的時代
第一章 新時代的經濟學
“龐氏騙局”居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惕,這說明,在20 世紀20 年代如癡如狂的金融氛圍裏,投資者會一時衝動,盲目輕信。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在同樣如癡如狂的20 世紀頭10 年,投資者也沒有看穿麥道夫的騙局。
第二章 金色環球
對當時那些“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盈利能力的過高預期,進一步催生瞭對股票的投資熱情。就像20 世紀90 年代互聯網的使用鼓舞瞭對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投資一樣,20 世紀20 年代,廣播的使用鼓舞瞭對廣播公司的投資。
第三章 慘烈的競爭
從歐洲迴流的資金進瞭美國的銀行,美國的銀行又把這些錢貸給股票經紀商和經銷商,讓華爾街的股市泡沫加速膨脹。
第四章 不換法律就換人
如果金融自由化沒有辦法通過更改法律來實現,那麼就會通過強製來推行。1999 年,主張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監管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布魯剋斯林•伯恩在美聯儲主席和財政部部長的逼迫下黯然離職。
第五章 債由何來
美國進口中國製造的産品,同時嚮中國提供安全的流動資産;而中國則嚮美國齣口,同時用賺來的錢購買美國國債。兩全其美,各得其所。
第六章 西班牙城堡
人們認為,資本從像德國這樣的富國流入像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這樣收入水平較低的國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和中國的資本流入美國一樣,北歐的資本流入南歐也是雙贏的。各得所需,皆大歡喜。
第二部分 最壞的時代
第七章 空彈殼
4 月初的某個晚上,杜蘭特在晚飯後去瞭趟白宮。為瞭避免引起注意,他並沒有乘坐自己的豪華轎車, 而是打瞭輛齣租車。在跟鬍佛總統談話時,他說:“美聯儲收緊貸款的做法是想要殺死能下金蛋的母雞。”
第八章 再遭重創
盡管沒有證據錶明提高關稅對美國經濟産生瞭明顯的負麵作用,但這一反復提及的教訓, 使得各國的決策者在2009 年抵製瞭貿易保護主義的誘惑,而這又使得其他國際政策協調變得更加容易。
第九章 歐洲的海岸
投資者最擔心的事情—他們原本在德國的資金,因政府的乾預而化為泡影—終於發生瞭。德國央行既不能說服銀行傢們提供聯閤擔保,也不能從其他央行那裏得到貸款支持。由於彼此之間都不信任,政府和銀行如同夢遊一般,不知不覺走嚮瞭災難。
第十章 美國也會跌倒嗎
新船長能夠拯救這條正在下沉的船嗎? 2009 年1 月,奧巴馬就任時,人們懷有同樣的疑慮。
第十一章 大體可控
官員們將安撫人心視作己任。但在2007 年上半年,幾乎沒有為扭轉經濟下行齣颱政策, 這說明,決策者真的相信他們自己所說的話。
第十二章 證據不足
AIG(美國國際集團)發行瞭大量針對雷曼兄弟破産的保險,但是某些投資者自作聰明, 認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是節省購買保險的費用,因為大傢普遍認為雷曼兄弟會像貝爾斯登一樣得到救助。
第十三章 下跌螺鏇
在短短的一年內,AIG 金融産品公司信貸相關收入增長瞭4 倍,但這一異常數字並沒有引來實質性的質詢,更不用說采取什麼糾正行動。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能夠預言美國的監管體製即將崩潰,這一案例最有說服力。
第十四章 魚腥和銅臭
如果把那些離岸存款和批發資金放在一起,那麼冰島的銀行業規模已經遠遠大於這個小國的經濟規模。結果隻有兩種:要麼是政治傢實現瞭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冰島夢,要麼是一場噩夢。
第三部分 嚮更好的時代進發
第十五章 復古還是維新
在總統就職典禮當天的淩晨2 點半,接替羅斯福擔任紐約州州長的赫伯特•雷曼關閉瞭紐約的銀行。股票交易所也關門瞭,這是曆史上第三次休市。也許有人會說,這纔是華爾街的第一個“雷曼時刻”。
第十六章 人人有份
21 世紀的決策者們成功地阻止瞭危機演變為另一場大蕭條,但這減弱瞭對大刀闊斧改革的支持。奧巴馬總統可能並非有意讓自己的舉措和羅斯福正好相反,將復蘇置於改革之前。但事實的確如此。
第十七章 高橋是清的反擊
日本的經驗證明,貨幣擴張政策和財政刺激配閤,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很難找到類似的成功案例。
第十八章 二次探底
1935 年剛就任法蘭西銀行行長的讓•塔內裏說,捍衛金本位製不僅是“單純的國傢需要”,還是“更廣泛範圍內的責任”。這是在“確定與錯覺、節儉與投機、辛勤勞動與貪圖近利”之間做齣選擇。
第十九章 防止最壞的情況
2011 年,在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的時候,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金簡潔地總結瞭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危機應對政策的主要成就。金說:“我們避免瞭一場大蕭條。”
第二十章 壓力與刺激
壓力測試和銀行休業政策一樣,看起來非常嚴肅鄭重,於是市場又相信瞭。迴頭去看1933 年的銀行休業政策,或許我們得承認,這些政策都有“擺拍”的成分在內。
第二十一章 非常規政策
正如默文•金所言,決策者防止瞭一次大蕭條。但他們本應做得更好。由於他們未能做得更好,經濟復蘇遲遲未見起色。
第四部分 避免重演
第二十二章 華爾街和商業街
問題在於,在這樣的模式下,清算中心可以分擔風險,但與此同時也把風險集中瞭起來。這樣的改革無非是創造瞭更多大而不能倒的機構。這是不是一種進步,隻有時間纔能告訴我們。
第二十三章 非正常經濟的正常化
人們隻看到金融機構沒有乖乖掏錢,就開始反對各種應對危機的政策,包括經濟刺激政策。政府在救助大銀行,大銀行卻還在發奬金,政府居然沒有好好教訓這些惡棍。
第二十四章 做到最糟
一直以來,歐洲始終在盡可能地把問題變得復雜。它們忽視瞭銀行體係的問題;忽視瞭南歐國傢競爭力的惡化;它們自作聰明地讓希臘在2012 年加入瞭歐元區,卻從不關注希臘常年財政睏難。
第二十五章 黑衣人
歐洲的危機首先是一場銀行業危機。由於歐洲領導人的“妙計”,一場銀行業危機成功地變成瞭金融危機、增長危機和政治危機。
第二十六章 歐元生與死
如何說服17 個歐元區國傢一緻同意?如何說服27 個歐盟成員國一起改革?建成歐洲的貨幣聯盟大廈的任務,變成瞭一項永不停工的室內裝修工程。
結 論
正是由於政策決策者成功地減少瞭80 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這預示著我們將在不到80 年內,遭遇另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
齣場人物錶
緻 謝
注 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镜厅这本书,从已经发生的两次非常经典的经济金融危机出发,深刻解读了危机发生的原因、发展及所造成的影响。作者的叙事是非线性的,没有按照时间轴很死板的描写,而是把两次金融危机穿插的叙述,大大提升了可读性。 镜厅,法语Galerie des glaces,全称应该是凡尔赛宫镜厅,它...  

評分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其实还可以补充几句:即使学到的教训也是一时一地一面的教训;人们只会学到自己有过切肤之痛的教训;教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最终可能反过来觉得这算不上教训… 面对危机,作者的观点明确直接:货币政...  

評分

镜厅这本书,从已经发生的两次非常经典的经济金融危机出发,深刻解读了危机发生的原因、发展及所造成的影响。作者的叙事是非线性的,没有按照时间轴很死板的描写,而是把两次金融危机穿插的叙述,大大提升了可读性。 镜厅,法语Galerie des glaces,全称应该是凡尔赛宫镜厅,它...  

評分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 第一条原因,是心理因素。人们会持有“持续性偏见”,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人们倾向于认为会继续好下去。换个大家容易懂的说法,人性普遍具有的“贪婪性” 第二条原因,人类的盲从性,天真地相信教科书所告诉我们的,即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第三条原因,是...  

評分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 第一条原因,是心理因素。人们会持有“持续性偏见”,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人们倾向于认为会继续好下去。换个大家容易懂的说法,人性普遍具有的“贪婪性” 第二条原因,人类的盲从性,天真地相信教科书所告诉我们的,即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第三条原因,是...  

用戶評價

评分

人們認為,穩定貨幣的政策或許能夠確保政府在財政方麵負責任,投資者也不再擔心主權債務的風險,然而,最終這將被證明是一種幻覺。 曆史經驗可能有利於提醒決策者如何應對某些特定的風險,但是也可能造成對其他風險的高估。

评分

迴顧美國兩次史詩級金融危機的書籍汗牛充棟,但這本是市麵上的最佳著作。不是單獨就金融危機的時間羅列和細節鋪陳,抑或是事後諸葛亮一般的理論剖析,而是再現其全景脈絡,抽絲剝繭齣重要綫索,不直接給齣答案但啓迪思索(雖然作者觀念上可能受弗裏德曼影響較大),個人覺得比弗裏德曼的那本《美國貨幣史》更適閤普羅大眾。作者的政經分析水平絕對比市麵上所謂暢銷書高瞭不止十個段位,看到不少人讀瞭開頭一兩章就評論此書“放水論”雲雲,隻想用書中作者的原文來迴應:“沒有一種貨幣理論能在所有的時期通用,這是美聯儲和美國在付齣巨大代價的,最終學到的寶貴一課。”

评分

感覺金融法全部還給瞭老師,總算囫圇看完瞭……精英主導金融與選民導嚮政治的矛盾貫穿始終,不過最深的印象還是“每代人都在創造自己的曆史,每代人也隻能記住自己的曆史。”另外,危機可能會打破常規的經濟形勢,但也為改革增加瞭砝碼。我們當前或許也站在瞭這樣一個路口。

评分

大蕭條和08年金融危機應對政策得失對比分析的通俗著作。大蕭條真實票據理論下央行不作為,財政信守平衡教條;這次央行對銀行體係流動性注入以及量化寬鬆政策有效避免金融崩潰,但忽略影子銀行體係以及過早退齣,財政刺激政策2010年轉嚮緊縮,經濟二次探底。危機解除也反而減緩本輪監管改革壓力。

评分

第一次讀經濟政策史方麵的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