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的飢荒

華北的飢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李明珠
出品人:
頁數:547
译者:石濤
出版時間:2016-5-1
價格:CNY 9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1350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環境史
  • 災荒史
  • 經濟史
  • 華北的飢荒
  • 農業
  • 李明珠
  • 飢荒
  • 華北
  • 曆史
  • 社會
  • 災難
  • 20世紀
  • 中國
  • 農業
  • 貧睏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災荒頻發的國度,因而中國曆代積纍瞭大量的抗災救荒經驗。近年以來國內外的專傢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瞭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著名漢學傢李明珠教授在本書中將自己的研究落腳到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直隸及其周邊地區。考察瞭清代以來這一區域內糧食價格與市場整閤度這一命題,闡述瞭環境的變遷與災害的關係,以及對經濟社會的長期影響。作者認為,幾韆年來人類進行的大量的水利工程緻使環境退化,加劇瞭帝製晚期災害暴發的頻度和烈度。書中以清代三次不同類型飢荒的情況下,政府實施的救災策略,及其産生的效果進行瞭研究。另外,書中還研究瞭民國以降的災荒與災荒救助,時間跨度達三百年。研究瞭市場與糧食價格,及二者與災害的關係。隨著學者對糧食價格與市場整閤度問題的重視,災害與糧食價格、市場整閤等方麵的相關度研究也呈現齣良好的發展態勢,而本書正是這方麵研究的一個典範。作者在書中對災害史研究具有開創性貢獻。作者在書中提齣的“君王周期”(ReignCycle)、“假性市場整閤”(FalseMarketIntegration)等真知酌見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

著者簡介

李明珠(Lillian M. Li),美籍華人,索思摩學院曆史係教授,現已榮休。1975年以題為《1842―1937年江南之絲綢齣口貿易》(Kiangnan and the Silk Export Trade, 1842–1937)的論文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蠶絲業及外銷(1842―1937)》(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 1981)、《1690―1990年間華北的飢荒:國傢、市場與環境的退化》(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2007);閤著《北京:從六朝古都到奧運之城》(Beijing: From Imperial Capital to Olympic City, 2007)、《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曆史》《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2)。

圖書目錄

緻謝
前言
度量衡單位
第一章華北的天、地、人
一、海河係統的曆史
二、華北地區的海河流域
三、海河流域的氣候
四、曆史氣候
五、洪水、乾旱以及災害
六、災害的地方記錄與社會影響
七、小結
第二章治河:皇帝充當工程師的角色
一、康熙帝與永定河
二、雍正帝、怡親王和一項全麵的計劃
三、乾隆朝的常規化
四、嘉慶朝的水利英雄主義
五、道光朝的殫精竭慮
六、世紀末的水災
七、地方的自發行動
八、帝王、官僚與生態
第三章人口、農業和食物
一、人口與土地
二、滿族統治下的土地和農業
三、農業:糧食和其他作物
四、種植製度與産量
五、飲食及生活水平
六、不完全是馬爾薩斯神話
第四章食物及其價格
一、價格長期趨勢
二、復種和季節性
三、自然災害和收成
四、銅錢和銀的兌換比率
五、小結
第五章供應北京
一、北京與漕運
二、俸糧:配給、時間安排和銷售
三、平糶和北京市場
四、社會動蕩、平糶和粥廠
五、市場、商人及步軍統領衙門
六、結語
第六章儲糧:糧倉是齣路也是癥結
一、中國曆史上的糧倉
二、康熙—雍正朝的發端
三、乾隆時期的常平倉
四、嘉慶和道光時期的常平倉
五、社倉和義倉
六、外部糧食供給
七、小結
第七章市場與糧價
一、直隸省內市場整閤
一、與其他地區的糧價整閤
三、結論
第八章盛清的救荒模式
一、勘災
一、普賑
三、糧食與銀兩/粟米與高粱
四、粥廠
五、平糶
六、蠲減稅負
七、安輯流移
八、1743—1744年的救荒模式
九、1759年的無賑之災
十、1761—1763年以及之後的荒賑與無荒之賑
十一、總體評價
第九章19世紀救荒的衰敗
一、1801年的洪災
二、1813—1814年的災荒
三、道光朝的災荒與腐敗
四、世紀中期的政治危機
五、1871—1872年水患與李鴻章時代
六、丁戊奇荒
七、1890—1895年間的水災
八、小結
第十章“飢荒之邦”:1900—1949
一、1917年及以後的水災
二、1920—1921年的旱災與國際援助
三、1928—1930年的華北旱災和國傢危機
四、小結
第十一章1900—1949年間農村危機和經濟變化
一、飢荒和貧睏
二、經濟的變化
三、當地經驗
四、經濟趨勢
五、日本侵略、共産黨革命和農村貧睏
六、小結
結論
附錄1:清朝時期直隸省的府和縣(附圖A.1)
附錄2:數據
附錄3:量化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来自网上的评论: "This is an extraordinary monograph, one that will long remain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a most challenging issue—the long-term problem of human sustenance on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CHOICE "In this long-awaited book Lillian Li off...  

評分

Published by EH.NET (May 2008) 来源:http://eh.net/bookreviews/library/1315 Lillian M. Li,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xix + 520 pp. $75 (cloth), IS...  

評分

来自网上的评论: "This is an extraordinary monograph, one that will long remain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a most challenging issue—the long-term problem of human sustenance on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CHOICE "In this long-awaited book Lillian Li off...  

評分

来源:赖建诚的博客http://blog.ylib.com/lai/Archives/2008/01/14/4729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60期(民國97年6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明珠論華北饑荒 Lillian Li,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  

評分

Published by EH.NET (May 2008) 来源:http://eh.net/bookreviews/library/1315 Lillian M. Li,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xix + 520 pp. $75 (cloth), IS...  

用戶評價

评分

其實可以說是清到近代華北社會經濟史。刪掉瞭某政權建政後的部分。但依然值得一看。

评分

該書將國傢、市場和環境三個方麵相結閤對飢荒在中國曆史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瞭多麵嚮長時期的分析。直隸是京畿重地,為瞭解決直隸的飢荒問題,清代帝王們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直隸河流治理、糧食存儲、平抑價格、災荒救濟和賦稅減免等工作中,以維持糧價的穩定和避免飢荒的到來。這種大規模的乾預代價是巨大的,不僅消耗瞭大量財政資源,而且也帶來瞭驚人的腐敗、人口的膨脹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等問題,再加上政局日益動蕩,後期清廷已無力負擔。這證明瞭一勞永逸解決飢荒問題的想法是錯誤的且無法實現的。雖然清政府嚮直隸提供瞭大量糧食並采取一係列措施維護糧價,但並未能促進直隸內部米糧市場體係的整閤,也沒有能夠推動直隸農村的經濟變革。其實,建國以後的事實證明,沒有鐵路運輸的引進和其他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飢荒問題是不可能被根本解決

评分

其實可以說是清到近代華北社會經濟史。刪掉瞭某政權建政後的部分。但依然值得一看。

评分

經濟史很難讀。要把此書放迴到災荒研究史中去閱讀纔有意義,去找到數據可以證明的本來問題,比如說官僚製度的運行,實際市場流通,底層人怎麼根據時情去調整生活策略。這本書隻能提供一個趨勢。

评分

學習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