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味

幕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聯閤齣版公司·後浪齣版公司
作者:沙丹
出品人:後浪
頁數:4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7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027982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沙丹
  • 電影史
  • 電影資料館
  • 策展
  • 後浪
  • 策展人
  • 電影學院
  • 美食
  • 風味
  • 飲食文化
  • 地方特色
  • 生活美學
  • 舌尖上的中國
  • 飲食習慣
  • 文化傳承
  • 飲食故事
  • 味覺體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大銀幕的滋味中追尋電影檔案的魅力

分享中國電影資料館颱前幕後的故事

..................

※編輯推薦※

2016年是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開放二十周年。藉此契機,本書將嚮各位讀者、觀眾、影迷,講述一些關於老電影檔案和曆史的故事,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銀幕的滋味。

☆精選中國電影資料館重點展映的華語片進行文本細讀,以史學視野梳理文本脈絡,尋找過去與今天的創作聯係

☆每篇文章皆附有一則策展故事,親切講述颱前幕後趣事,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

☆全書附有百餘幅作者珍藏的經典劇照、明星海報及民國電影雜誌刊物圖,盡顯電影檔案的鮮活魅力

☆對電影節、電影展映、國片及藝術電影推廣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提供瞭可資藉鑒的實踐經驗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的電影文集。作者從多年來從事電影策展工作的經驗齣發,精選瞭一批中國電影資料館重點展映的華語片進行文本細讀,以治史的視野與方法梳理這些影片的美學坐標與文化脈絡。同時,講述展映前後的各種故事,既涉及珍稀拷貝的輾轉發現、獨具特色的映前導覽、重要影人參與活動的幕後趣聞,還迴顧瞭放映結束所留下的社會反響和經驗總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電影資料館的功能定位和策展思路、中國電影史上傑齣影片及影人留下的寶貴遺産、電影的檔案保存難題、藝術影院的未來都進行瞭深入思考與研究,並輔以百餘幅珍藏圖片,與影迷們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銀幕的滋味。

..................

※作者的話※

“幕味”一詞並非我的新發明,而是源自民國時期一份著名的女性文化刊物《玲瓏》,“幕味”即是其中的電影報道版塊。我覺得這個詞很生動形象,一方麵它與英文“movie”諧音,同時更兼有“銀幕的滋味”之意……禁不住藉來《幕味》之名,對它進行一次遙遠的緻敬和呼應:因為呈現在諸位讀者麵前的,正是一本關於老電影檔案和曆史的研究專書。我希望讀者能從書中講述的久遠信息中,找尋到它們與今天中國電影的聯結關係以及依舊旺盛燃燒的生命力。

——沙 丹

...................

※名人推薦※

沙丹的這些文章介於影評與學術論文之間,但是這種分析絕非普通的影評,字裏行間流露齣治史之人的好奇和嚴謹,以及強烈的自我代入感,也總能不動聲色地把話題引到電影史最陡峭的懸崖前。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沙丹實實在在地把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藝術影院變成瞭一個電影史的課堂,成韆上萬的影迷在這裏無師自通,親近電影史,學習電影文化。所以在沙丹這裏,策展和電影史研究互為錶裏,缺一不可。這也完美地體現在瞭這本書的體例中,他總是先講一段策展故事,再展開相應主題的分析,若是缺少其中之一,那就美中不足瞭。

——magasa,電子雜誌《虹膜》主編

著者簡介

沙丹,文學碩士,現任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處長,長期從事藝術影院管理和節目策劃工作,並兼任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學術研究方麵偏重於華語電影曆史與批評,曾在眾多電影專業刊物、報紙發錶論文、書評、影評數百篇;曾翻譯《銀幕艷史:都市文化與上海電影(18 96—1937)》一書;參與撰寫《歐洲電影分析》《金融危機與中國電影》《銀都六十(1950—2010)》等著作;並曾受邀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奬評委、南方都市報華語電影傳媒大奬評委等工作。

圖書目錄

序一 迷影的擺渡人 by 李洋
序二 站在學院和民間的十字路口 by magasa
前言 神聖的銀幕
尋迴傳統:中國電影資料館國片放映的策劃與影響
從“西遊”到“東遊”:《盤絲洞》迴歸的意義與啓示
莉蓮·吉許的魅影:情節劇、悲劇女旦與中國電影業的初興
穿越“曆史黑洞”:由檔案重思三十年代左翼電影運動
尋訪自由神:試論三十年代左翼影人的啓濛理想和大眾文藝觀
精鐵熔成經百煉:鞦瑾影像傳奇
從大陸視角看颱灣“健康寫實”電影的經驗和傳承
構建新巴彆塔:中美電影的現代交流與跨國閤作
玉人永訣:影星阮玲玉的悲劇錶演與視覺政治
政治光譜下的文藝變革:新中國成立前夕香港左派影人的活動及影響
夏夢:一個明星的誕生
病中吟:新中國成立初期老捨思想意識的轉變
《太太萬歲》:女主人的淚與笑
《清宮秘史》:娛樂、倫理和政治相交雜的曆史記憶
《小城之春》:銀幕上的詩情畫意
大匠的睏惑:《山中傳奇》與鬍金銓的心靈世界
附錄一 培育期的北京藝術電影放映
附錄二 硬盤裏的電影存不瞭100年
後 記
齣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编者按: “奇爱博士”,“文慧园路三号”, “北影节策展人”等等。穿行于民间和官方交叉路口的沙丹似乎总能以更多样的身份,或站在更新鲜的层面去面对观众。而在《幕味》这本书中,沙丹暂弃了其复杂的身份特质,从一位足够真诚的研究者角度,将遗留于历史之中的电影档案,...

評分

2016年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放二十周年。著名电影策展人、南方都市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沙丹,在电影资料馆任职多年,近日,他将自己有关华语电影的思考、策展故事结集成册,向各位读者、观众、影迷,讲述一些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故事,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  

評分

这本书主要关注中国电影史,提到了不少老电影,不过也包括了一些影响华语电影的外语片。 这里整理出来,按照拍摄/上映年份的先后顺序列在下面。 电影名单 ======= 《党同伐异》(大卫·格里菲斯,1916) 《渔光曲》(蔡楚生,1934) 《神女》(吴永刚,1934,阮玲玉主演...  

評分

(本文为电子杂志《虹膜》主编magasa为《幕味》所作推荐序) 中国年轻一代最新锐的电影学术人沙丹终于要出自己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了,我对这一天期待已久。学者出书很常见,但我认为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著作,要将它放到一个全新的学术脉络中来看待,才能认识到它的意义。 中国的...  

評分

在东五环外念四年大学。自诩小众,一直在跑各个剧场,结果钱包越发瘪,受挫也愈加多。到大四临近尾声,终于偶然从《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的连映发掘了资料馆,自此不可收拾。 毫不夸张地说,在剧场那里获得的伤害值,都在资料馆得到了加倍的弥补。悲哀于大部分舞台剧造作...  

用戶評價

评分

整本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主題核心的缺失,文字段落的編排缺乏規劃性。從電影放映的幕後策劃、電影修復跳躍至華語影史及其意識形態的論述,整個轉摺尺度都非常的巨大。另外就新韆年商業片的籠統概論和影人介紹段落實是牽強附會,無疑也是本書中最無價值的部分,從相對模糊的曆史裏作齣推斷倒真頗為大膽,不乏獨到的私人見解。

评分

電影學考研必讀。裝幀、選紙、版式、圖文都非常舒服。

评分

沙師哥算是北京迷影圈大傢都多多少少聽過的一個略響亮的名號瞭吧。見過本尊一次,在一個飛沙走石的鼕日,排隊買庫布裏剋2001的票,那時還是那樣的刀耕火種的賣票方式,沙師哥走齣來,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彆排瞭,票沒瞭。希望這本書最後也會是沙師哥站齣來說,彆買瞭,沒貨瞭...

评分

正如副標題—重訪影史與策展實踐,所有的文章都緊緊圍繞這兩個議題,作者自由行走在學界與民間,整日與電影相伴,好羨慕的工作。書在6.29號入手,三天讀完,讀到最後一頁時竟有些不捨。我喜歡迷影人的文字,混雜氣質、感性與理性兼備,比那些一大堆的純學術文章更有人的溫度,作者對中國老電影的迷戀與詳實的資料收集及理性的專業分析也是吸引我閱讀的一大原因,整本書顯示齣對曆史、對“人”的深刻關注,更不乏對中國電影産業、藝術電影院綫、電影保存與推廣的思考,涉獵範圍廣,提供瞭一些電影學研究的角度,值得一讀。

评分

買瞭兩年多,這幾天纔找齣來看。2013年9月23日被徵哥帶著第一次去資料館看《紐約黑幫》,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策展人視角挺有意思的,更有意思的是隻有夏夢那一章是彩色配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