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国民政府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重点考察“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及其转变,分析蒋介石、汪精卫、孙科、陈铭枢等军政领导人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权力纷争与政策分歧,探讨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得失,以及影响这一政策的内外因素。
肖如平,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当到位了。
评分论述很全面,评价也很客观
评分该说的都说明白了,不偏不倚
评分一·二八事变爆发以后,蒋中正放弃了不抵抗政策,确立起“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这一方针既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又表现出了谋求和谈的诚意,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赞赏,达到了将中日冲突局限一隅的战略目的,为国府的抗战准备赢得了时间,成为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前处理中日冲突的基本原则。 ps.“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与本人惟一政策也。”(《蒋介石日记》,1933年7月14日)
评分一方面是日本强攻淞沪本就是为了策动伪满独立的佯攻作战(古屋奎二《蒋介石秘档》),同时赤匪叫嚣"蔡廷锴、蒋光鼐等不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清道夫",要求各地"积极兵变,杀掉长官",并成立苏维埃国;既然外患可消而内乱弥重,蒋中正坚持交涉与抵抗并行且在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积极剿匪,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民族角度,均没有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