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有為的哈佛大學經濟系助教授丹尼斯‧高森,獲得了系上提名,正要展開終身教職的審核,但是擺在他眼前的卻是死路一條——高高在上的教評會駁回了提名,而高森自殺身亡。
一個機會成本問題:
他真的是自殺嗎?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輕學者——不論是否留在哈佛,都有大好前景等著他——竟然會認為自殺的機會成本(考量到他未來可能的發展,這成本可說相當地高),比無法獲得終身職的情感成本要低,這樣的計算實在是匪夷所思。
還是效用問題?
然後教評會的兩位成員遭到謀殺,經濟系的亨利‧史匹曼教授很清楚,兇手就在委員會成員之中,但是哪一位傑出的教授,會因為謀殺一、兩個(或三個)同事而大幅提高效用(也就是幸福與快樂)呢?
馬歇爾‧傑逢斯 Marshall Jevons
這是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創作所用的筆名。
一位是威廉‧布瑞特(William Breit, 1933-2011),曾任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經濟系E. M. Stevens傑出教授,並與他人合著《18位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天下文化出版);另一位是肯尼斯‧艾辛格(Kenneth G. Elzinga),維吉尼亞大學經濟系教授,他也是反托辣斯法的權威。
他們合著了三本經濟學推理小說:《致命的均衡》(The Fatal Equilibrium)、《邊際謀殺》(Murder at the Margin)、《奪命曲線》(A Deadly Indifference),皆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你可以说这本书是悬疑小说,但这更是本经济学内容的书;因为我对着本书非常的喜欢,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是讲解经济学的教材,形式却很另类。 当然,不同的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不尽相同,把握出发点是判断的标准。如果把它分类到悬疑小说,可以说里面的涉及经济学的内容...
评分《致命的均衡》並不是一個出色的推理故事,如果你是為了看推理故事而讀這本書,可能會感到失望,但《致命的均衡》目的不是要說一個精彩的推理故事,而是要說明一些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因此讀書可能不會對推理故事有太大的期望,會原諒作者杜撰這個沒什麼可推的推理故事。以故事...
评分 评分在第四章结尾处,提到吴教授发现了“致命的均衡”。然而本章到此就戛然而止,而且直至全书结尾,也没说吴教授发现的“致命的均衡”是什么,谁能出来解释一下?
评分郑磊 http://www.chinavalue.net/charlielzheng/Home.aspx 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以马歇尔•杰文斯的笔名合写了一部凶杀小说,而且这部作品将情节安排的如此引人入胜,一点不逊色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谋杀案。马歇尔被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而杰文斯以边际效用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