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為中心

以上海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嶽欽韜
出品人:
頁數:407
译者:
出版時間:2016-2
價格:8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61012
叢書系列:江南城市與社會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交通史
  • 上海
  • 民國史
  • 城市史
  • 曆史學
  • 上海史
  • 經濟史
  • 長三角
  • 上海
  • 城市史
  • 地方誌
  • 近代史
  • 曆史地理
  • 文化研究
  • 社會變遷
  • 城市發展
  • 曆史人物
  • 地方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上海為中心的滬寜、滬杭甬鐵路對近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變遷産生瞭深刻影響。本書在交通與社會關係問題的研究中首次提齣瞭“工程性影響”的概念,藉助交通規劃學、鐵路工程學的理論工具,運用我國大陸、港颱地區以及英、美、日等國所藏的各類史料,通過研究路綫布置、土地徵收、主體施工對上海城市空間結構、沿綫基層社會變動和太湖流域水利問題等方麵的影響,認為鐵路的工程性影響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不同的正負效應,體現齣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欠發展與不發展的一些麵相。

著者簡介

嶽欽韜,1984年生,浙江嘉興人。2013年獲復旦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曆史係講師、博士後,浙江師範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人員。曾齣版閤著兩部,在《中國曆史地理論叢》《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奬、浙江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三等奬。目前主持三項省部級課題,從事曆史交通地理和抗戰史的研究,主編《稀見嘉興抗戰舊影集》、《日軍入侵蘇州圖證》。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 對話交通社會學
二 工程性影響的研究意義和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 交通規劃學
二 鐵路工程學
三 重視“人”的作用
四 明晰社會變遷的理論內涵
第四節 學術史迴顧
一 中國鐵路史的總體研究
二 滬寜、滬杭甬鐵路史研究
三 鐵路工程性影響的研究現狀
第五節 資料簡介
一 檔案資料
二 圖書報刊資料
三 口述采訪、私人文稿、實物資料
第六節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接軌上海:滬寜、滬杭甬鐵路的路綫布置與變更
第一節 由“吳淞”至“淞滬”:長江三 角洲地區鐵路的起源
第二節 “接滬”抑或“接淞”:滬寜鐵路上海至昆山段路綫之爭
第三節 從“蘇杭甬”到“滬杭甬”:江浙間鐵路路綫的變更
一 蘇杭甬鐵路的緣起
二 規避英方:蘇杭甬鐵路改綫之真意
第四節 接近鐵路:租界擴張的重要目標
一 高架鐵路的最初設想
二 界浜、界路與界址
第五節 抵製租界:滬寜、滬杭甬兩路聯絡綫的設計與建設
一 四種路綫方案之爭
二 兩路聯絡綫的正式實施與租界擴張界綫的確定
本章結論
第二章 兩路與兩省:鐵路土地徵收及其工程性影響
第一節 製度探源:土地徵收問題淺析
一 土地徵收的概念與發展曆程
二 長三 角地區鐵路土地徵收的起源
第二節 維持生計:反對失地的糾紛
一 風水迷信
二 路綫布置
三 墓地糾紛
第三節 利益使然:補償問題的爭端
一 補償製度
二 各類糾紛
第四節 政治與經濟:鐵路土地徵收的大範圍影響
一 收迴滬寜鐵路路權運動與滬杭甬鐵路海寜民變
二 農業生産和鐵路土地産權問題
本章結論
第三章 鐵路與水路:鐵路建設對太湖流域水利的影響
第一節 影像中的曆史:“滬杭鐵路開通影集”中的滬寜鐵路
一 “滬杭鐵路開通影集”考
二 上海至無锡段的填河與開河
三 常州、鎮江沿綫官民的預防措施
第二節 拆壩築橋:滬杭甬鐵路屠傢村港事件的來龍去脈
第三節 另一起“拆壩築橋”:鬆江北姚涇橋的建設與改建
第四節 跨越清季民國:鐵路與水利問題的各種交涉
一 滬杭甬鐵路鬆江段各大橋的質量問題
二 農業灌溉與河道通行能力
三 民國初年的製度建設和預防措施
四 改造滬杭甬鐵路楓涇至硤石段橋涵
五 漸入佳境:地方與鐵路部門的互動
第五節 各方對鐵路與水利關係的認知和辨析
一 地方官民對鐵路與水利關係的總體性認識
二 與“拆壩築橋”事件相關的地方錶達
三 鐵路部門的處理意見與地方“再錶達”
四 鐵路建設對水利影響的辨析
本章結論
第四章 路地之爭:上海城市鐵路改造與土地徵收
第一節 早期改造:鐵路平交道的交涉與建設
一 “柵門”、“旱橋”的拓寬與添建
二 遷移淞滬鐵路上海站
第二節 超越租界:“大上海計劃”中的鐵路改造規劃
一 “大上海計劃”之前改造鐵路的各種設想
二 謀求蛻變:“大上海計劃”中的鐵路改造方案
第三節 戰後復興:鐵路改造規劃的繼續推進與變動
一 修正“大上海計劃”之鐵路改造規劃
二 遷移與異化:上海客運總站、京滬滬杭甬鐵路聯運總站的初步實施
三 改“國有”為“市有”:上海市政府接管淞滬鐵路計劃
四 式微與中止:改造鐵路計劃的變動
五 對“大上海計劃”之鐵路改造規劃的評價
第四節 現實逆轉:1932年京滬滬杭甬鐵路聯運總站徵地風潮
一 風潮漸起
二 矛盾深化
三 事態激化
四 爆發衝突
五 矛盾延續
六 戛然而止
七 小結
本章結論
第五章 因江南而上海:工程性影響與上海城市空間結構的演進
第一節 兩路與三 界:鐵路對城市空間結構演進的初步影響(1908—1937)
一 火車站對城市空間擴展的推動
二 鐵路路綫對城市發展的阻礙
三 車站與路綫的其他問題
第二節 戰爭與和平:兩種環境下鐵路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再影響(1937—1998)
一 戰火摧殘:鐵路周邊城市空間的毀滅
二 變異的城市空間:棚戶區的大規模擴張
三 “蜂腰”地帶的形成
四 從“外環”到“內環”:兩路聯絡綫與城市發展矛盾的上升
本章結論
結論
一 路綫布置、土地徵收與城市空間結構的演進
二 土地徵收、工程建設與沿綫社會的變遷
附錄一 商辦蘇省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蘇嘉鐵路路綫勘測報告(1906年)
附錄二 滬寜、滬杭甬鐵路兩路聯絡綫高架方案(1910年)
附錄三 《上海總站興復計劃》節選(:1932年6月)
附錄四 彭浦區村民代錶侯選青請求京滬滬杭甬鐵路聯運總站避讓該區村莊呈上海市市長吳鐵城文(1932年9月)
附錄五 蘇嘉鐵路吳江瓜涇港水流流速錶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打算做交通史的,後來放棄瞭……最突齣的是關注鐵路的工程性影響,而且是側重於消極。我現在印象有1.鐵路橋梁堵塞河道在造成某個江南水鄉洪澇不定,更有趣的是背後有著現代理性科學話語對地方聲音的壓製,也許以後也有可闡發之處。2.鐵路徵地,可稱為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拆遷瞭。3.上海士紳想辦法用鐵路對抗租界,起到瞭一定效果但也給日後上海留下瞭蜂腰狀的市內交通格局,謀求建立新上海中心的計劃也因為沒有鐵路配閤而效果平平。最後一點用到瞭給大象的文中。

评分

本打算做交通史的,後來放棄瞭……最突齣的是關注鐵路的工程性影響,而且是側重於消極。我現在印象有1.鐵路橋梁堵塞河道在造成某個江南水鄉洪澇不定,更有趣的是背後有著現代理性科學話語對地方聲音的壓製,也許以後也有可闡發之處。2.鐵路徵地,可稱為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拆遷瞭。3.上海士紳想辦法用鐵路對抗租界,起到瞭一定效果但也給日後上海留下瞭蜂腰狀的市內交通格局,謀求建立新上海中心的計劃也因為沒有鐵路配閤而效果平平。最後一點用到瞭給大象的文中。

评分

本打算做交通史的,後來放棄瞭……最突齣的是關注鐵路的工程性影響,而且是側重於消極。我現在印象有1.鐵路橋梁堵塞河道在造成某個江南水鄉洪澇不定,更有趣的是背後有著現代理性科學話語對地方聲音的壓製,也許以後也有可闡發之處。2.鐵路徵地,可稱為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拆遷瞭。3.上海士紳想辦法用鐵路對抗租界,起到瞭一定效果但也給日後上海留下瞭蜂腰狀的市內交通格局,謀求建立新上海中心的計劃也因為沒有鐵路配閤而效果平平。最後一點用到瞭給大象的文中。

评分

滬寜、滬杭甬鐵路與近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變遷

评分

滬寜、滬杭甬鐵路與近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變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