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钱穆 口述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
价格:8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2747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钱穆
  • 历史
  • 中国经济史
  • 经济
  • 中国
  • 钱穆及其研究
  • 后浪
  • 中国经济史
  • 历史
  • 经济
  • 中国
  • 发展
  • 变迁
  • 古代
  • 近代
  • 社会
  • 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钱穆中国经济专题史最新精装版

林毅夫作序推荐

...................

※编辑推荐※

☆ 剖析历代政治得失经济根柢 把握五千年来中国经济史脉

☆ 高屋建瓴、小中见大、鉴古喻今、充满人文理想

☆ 融政治、社会、经济于一体的中国经济专门史

...................

※内容简介※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

※推荐语※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简介

口述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整理者: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目录信息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新版自序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初探
第二章 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三章 封建时期的工商业(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四章 秦代经济(公元前221—前207年)
第五章 西汉时期经济(公元前206—公元9年)
第六章 新朝时期经济(公元9—23年)
第七章 东汉时期经济(公元24—220年)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公元220—589年)
第九章 隋代经济(公元581—618 年)
第十章 唐代经济(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年)
第十一章 宋元时期经济(宋:公元960—1279年; 元:公元1271—1368年)
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经济(明:公元1368—1644年; 清:公元1644—1912年)
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漕运及水利问题杂谈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个一直自诩为理科生的半路出家的伪文科生来说,作为一个对地理历史基本一窍不通的我来说,“评”就算了,实在没有妄加评论钱穆先生讲义的资本。只是单纯论书来讲,确实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只是书中内容经常引经据典,虽不至晦涩难懂,消化起来却也确实需要些时间。  ...  

评分

钱先生从浩瀚的文史典籍中挖掘出星星点点的暗号和线索(像推理小说家一样);用民生指标(货币,人口,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的种种演化勾勒出经济史的脉络。没法想象这背后钱穆老先生还原历史的虔诚态度,和研习时的禅定状态。感谢这样的老先生,能让我们这些晚辈坐享其成,有...

评分

吾友叶龙兄既刊行其《历代人物经济故事》(第一集),复出其所编著之《中国经济史》付梓。是篇原为钱宾四先生50年代于桂林街新亚书院讲授“中国经济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之笔记。宾四先生著作等身,其史学造诣,早蜚声海内。方民初更始,西学横流,先生讲学上庠,传统是扬...  

评分

这本书看的时间有点久,太专业的书,我这种不专业的人读起来有点吃力,再加上引用古书很多,生僻字也狂多,读的叫一个累。内容与想象的不一样,从人类起源开始到近代,大概因为一切都与经济有关系,经济和历史总是紧密相连,感觉又学了一次历史一样。 我国是农业大国,书里对所...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简洁精干的经济史(偏重财政史),虽冠以中国经济史之名,唐后着墨甚少。虽浅显易懂,但皆为“干货”,读十而能得三四者就很好了。这本书当是面向初学者的,对我这种知其一二而又懵懵懂懂的萌新大有助益。有助于廓清概念,明晰一条基本路径:比如常常听说却不明所以的租庸调。钱穆一向强调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不可单论政治或经济或文化。主脉如下:井田制是平民社会,汉封户不封地,豪强兼并而入转型社会,董仲舒限民名田,王莽之王田制,魏晋之屯田制,均为救时之举而入门第社会;晋行占田制,北魏均田制,唐租庸调后转两税,自安史之乱而门第社会终结。两税制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政策关注土地分配与所有权问题,之后则只关注如何征收赋税,不再是政制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货币亦是大事,以五铢钱和开元通宝最为标准,货币重量决定币值。/1921

评分

对汉唐多加褒赞。

评分

简洁精干的经济史(偏重财政史),虽冠以中国经济史之名,唐后着墨甚少。虽浅显易懂,但皆为“干货”,读十而能得三四者就很好了。这本书当是面向初学者的,对我这种知其一二而又懵懵懂懂的萌新大有助益。有助于廓清概念,明晰一条基本路径:比如常常听说却不明所以的租庸调。钱穆一向强调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不可单论政治或经济或文化。主脉如下:井田制是平民社会,汉封户不封地,豪强兼并而入转型社会,董仲舒限民名田,王莽之王田制,魏晋之屯田制,均为救时之举而入门第社会;晋行占田制,北魏均田制,唐租庸调后转两税,自安史之乱而门第社会终结。两税制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政策关注土地分配与所有权问题,之后则只关注如何征收赋税,不再是政制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货币亦是大事,以五铢钱和开元通宝最为标准,货币重量决定币值。/1921

评分

根据钱穆先生口述而作,读的时候就想在听先生讲课。将中国古代经济史依朝代逐次到来,读完之后,心中有一个简略的体系了。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的朝代在极尽繁华之后,就会衰落呢?

评分

高山仰止,相逢恨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