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经济专题史最新精装版
林毅夫作序推荐
...................
※编辑推荐※
☆ 剖析历代政治得失经济根柢 把握五千年来中国经济史脉
☆ 高屋建瓴、小中见大、鉴古喻今、充满人文理想
☆ 融政治、社会、经济于一体的中国经济专门史
...................
※内容简介※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
※推荐语※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口述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整理者: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钱穆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更是古代“士”式的典型知识分子,他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的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在港创办他理想中的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有《钱宾...
评分钱穆讲授 叶龙记录整理 绪论 最古的中国社会非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应成为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经济以农业开始,世界文化的开始莫不如此。 历史可分为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隶属专门史..... 经济史必须具备两条条件:1、鉴别的方法 2、解释其意义及评判其价值 研究农...
评分钱先生从浩瀚的文史典籍中挖掘出星星点点的暗号和线索(像推理小说家一样);用民生指标(货币,人口,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的种种演化勾勒出经济史的脉络。没法想象这背后钱穆老先生还原历史的虔诚态度,和研习时的禅定状态。感谢这样的老先生,能让我们这些晚辈坐享其成,有...
评分 评分民国史学家中,钱穆先生以治先秦与清代学术史而著称,到香港后开始转治宋明学术史,因而在人们印象中,钱穆更像是一个思想学术史的研究专家。不过,幸亏有叶龙保留下的钱穆先生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史的讲稿,让我们了解到钱穆先生治学广博的一面。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
简洁精干的经济史(偏重财政史),虽冠以中国经济史之名,唐后着墨甚少。虽浅显易懂,但皆为“干货”,读十而能得三四者就很好了。这本书当是面向初学者的,对我这种知其一二而又懵懵懂懂的萌新大有助益。有助于廓清概念,明晰一条基本路径:比如常常听说却不明所以的租庸调。钱穆一向强调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不可单论政治或经济或文化。主脉如下:井田制是平民社会,汉封户不封地,豪强兼并而入转型社会,董仲舒限民名田,王莽之王田制,魏晋之屯田制,均为救时之举而入门第社会;晋行占田制,北魏均田制,唐租庸调后转两税,自安史之乱而门第社会终结。两税制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政策关注土地分配与所有权问题,之后则只关注如何征收赋税,不再是政制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货币亦是大事,以五铢钱和开元通宝最为标准,货币重量决定币值。/1921
评分根据钱穆先生口述而作,读的时候就想在听先生讲课。将中国古代经济史依朝代逐次到来,读完之后,心中有一个简略的体系了。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的朝代在极尽繁华之后,就会衰落呢?
评分配合《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看效果更好。历史太迷人了(觉得自己仿佛选错了专业……
评分这书很一般,体现了钱穆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一些观点过时了。钱穆在写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流水账后,往往会不忘夹杂冷战时期的时局评论。比如一句雷人的“美国比俄罗斯富有,但美国不一定打得过俄罗斯”。我借用一句豆瓣用户的评论:“既脱离古之经世的识见,也缺少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思考”。但此书也有好处,那就是通俗易懂,可以让门外汉随便看看。所以仔细想了想,出于对钱穆的尊敬,给了4星。
评分历史的创作凝聚了无数人的传奇,但这些传奇在今天除了用来慨叹和佐酒,也应该具有其他的现实意义。历史的潮流瞬息万变,但总有些不变贯穿其中,倘若你可以把握,你便拥有了选择顺流抑或逆流的权利,毕竟可以选择,总比在无意识中被随波逐流要好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