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牡丹亭》是汤显祖400周年彩印纪念版,据明万历初刻本重新修订。
南宋南安太守16岁的女儿杜丽娘,在一个春日里,第一次游玩花园,困倦之中,梦见个折柳书生。春梦醒来,书生不见。丽娘从此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嘱咐家人把自画像藏在牡丹亭的太湖石下。此时金兵南下 ,太守将杜丽娘葬在梅花观,匆忙奉调镇守淮阳。
梦中书生是岭南柳梦梅。他家道败落,决定离开家乡,北上求取功名。路过南安,因缘际会间捡到了丽娘自画像。夜里,他见到了画上的女子——原来,得到阎王准许的杜丽娘离开了枉死城。她的魂魄来到梅花观,夜里和柳梦梅幽会。得知杜丽娘是鬼魂的柳梦梅并不害怕,他设法取得了灵药、掘开了坟墓,让丽娘起死回生。丽娘陪柳生去临安赴考。揭榜时,偏又遭变故,太守被围。乱世中,冲破了阴阳两界的杜丽娘,能否再和父母团圆,和柳梦梅终成眷属……
49岁离开官场的汤显祖自云:“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这本书写尽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后世称之为“东方莎士比亚”。
21岁中举,此后十年屡屡不中,33岁方才出仕。
经历了数次官场沉浮后,汤显祖49岁向朝廷告假回乡,居住在他自建的玉茗堂中,
创作了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
与早年作品《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那天早早下班回家,坐在床上看白先勇,看到《游园惊梦》,忽然动心,跳起来将书架上的《牡丹亭》抽出来,翻到“惊梦”“寻梦”二折重温。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从前,从前是...
评分一是有些硬伤,疑似错别字,我以为可能是手误或输入错误。 如本书第三十一页,正文印作“步步矫”,而右侧注释又写作“步步轿”,我印象中原版本都作“步步娇”,立即向后翻查本书,果然,在本书第七十七页,又印作“步步娇”。翻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全作“娇”字,没听说...
评分《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你假如看今天的昆曲演出——演得最多的是惊梦、寻梦、拾画叫画这几出折子戏,许多完整的剧目也只演到杜丽娘回生——那么可能会认为汤显祖在剧情方面并无多大根本性的创新。或许,你会发现些许人物身份上的不同,比...
评分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游园惊梦》彻底的火了。各种文艺的很无知、高尚的很低俗的人们,动辄都要扯出几句戏文挂在嘴边写在文章里,用以显示自己的风雅。听得人多了,昆剧院日子稍稍好过了,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年轻演员们终于稍稍安稳不准备转行下海了——...
评分对于戏剧的东西光读书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听到那些委婉的唱腔,看到那种优美的舞台效果,才会有更多的体会,才能更接近汤显祖他们那一批文人当时的感受。 推荐张继青,还有白先勇版的牡丹亭昆曲。看过昆剧之后再看书真是觉得句句经典。 看过书之后再听白版牡丹亭开头的 “忙处抛...
哎呀!美不胜收啊!惊梦,游园百看不厌啊!很羡慕剧中人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
评分汤老文字的极致美,难怪令黛玉妹妹心醉神摇葬花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评分太喜欢陈升唱的“牡丹亭外”,后来又重看了黄梅戏牡丹亭,越剧西厢记,想起以前和外公看戏而不懵懵懂懂的那段日子。情之最上上者,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古中国最浪漫的爱情,没有之一
评分红楼梦刷进来的,被贾母一句话坑了,简直是迟到了二十年啊!绝不只是才子佳人,爱得要死要活的套路,每个人都很特别也很真实。杜丽娘我是真的看笑了,半人半鬼时山盟海誓的,回魂之后马上变卦说得提亲,比潘金莲还接地气。柳梦梅,说真的,不主动不拒绝?看着只是个推进剧情的托,不过也算跨时代的某类人群写照了。丫鬟春香这个角色现实难有,但写得实在传神,率直到可爱。看得很痛快,说得乱七八糟。总之还得二刷~
评分红楼梦刷进来的,被贾母一句话坑了,简直是迟到了二十年啊!绝不只是才子佳人,爱得要死要活的套路,每个人都很特别也很真实。杜丽娘我是真的看笑了,半人半鬼时山盟海誓的,回魂之后马上变卦说得提亲,比潘金莲还接地气。柳梦梅,说真的,不主动不拒绝?看着只是个推进剧情的托,不过也算跨时代的某类人群写照了。丫鬟春香这个角色现实难有,但写得实在传神,率直到可爱。看得很痛快,说得乱七八糟。总之还得二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