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保存文化

为国家保存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郑振铎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陈福康
出版时间:2016-4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130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郑振铎
  • 学术史
  • 日记
  • 文化史
  • 近代史
  • 史料
  • 文献学
  • 工具书
  • 文化传承
  • 国家认同
  • 历史记忆
  • 民族精神
  • 文化遗产
  • 文献保存
  • 文化保护
  • 社会教育
  • 学术研究
  • 历史价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

抗战期间,日寇荼毒江南,有明以来四百年文教毁于一旦,历代公私典藏流离失所。一时之间,上海租界古书买卖大兴,劫火之余,国宝尽落异族之手。值此危难关头,郑振铎联络张咏霓等沪上学者,在陈立夫的支持下秘密组建“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珍贵古籍文献。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战场上作战,书生也是战士,只有前进,绝不退缩。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温州。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和重要领导者之一,堪称二十世纪文化大师。

整理:陈福康,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特聘教授、郑振铎研究所所长,又为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鲁迅全集》修订编辑委员会委员等。出版过专著《郑振铎年谱》《郑振铎传》等。

目录信息

抢救民族文献的珍贵文献(陈福康)/ 001
书信
木音 致张寿镛(咏霓)/ 003
此处收录的致张寿镛信函,起于1940年1月10日,迄于1941年12月5日。张寿镛时任光华大学校长,是郑振铎抢救文献的主要合作者。
致蒋复璁(慰堂)/ 224
此处收录的致蒋复璁信函,起于1940年5月14日,迄于1944年4月16日。蒋复璁是中央图书馆创办人,代表国民政府直接负责抢救文献工作。
致徐文坰(伯郊)/ 279
此处收录的致徐文坰信函,起于1952年8月25日,迄于1953年8月29日。郑振铎运用其在抗战期间抢救文献的经验,组织“香港秘密收购小组”,委托和指导徐文坰抢救流失的国宝。
报告
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书 / 299
此处收录“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书9篇。“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由郑振铎发起,成立于1940年的上海“孤岛”,秘密抢救和保全了一大批珍贵古籍。
日记
求书日录 / 369
《求书日录》是郑振铎生前唯一一次以日记形式撰写的、披露他在抗战时期抢救民族珍贵文献的文字。此处收录的日记,起于1940年1月4日,迄于2月5日。并附录了后来收集到的残存的原始日记和访书日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82年,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评分

1982年,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评分

1982年,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评分

1982年,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评分

1982年,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孤岛时期文献保存同志会秘密救书往事心史,真斯文之幸,西谛先生是真护书任事之豪杰人!

评分

4.5。去年国庆主题,国博展出的五牛图、国图展出的司马光通鉴手稿,都是这些大佬的努力才能不出国门见到的

评分

为写稿件读的,属于资料书。所幸这批书大部分49年随央图撤至台湾,没有留在大陆被革命小将们糟蹋。

评分

为写稿件读的,属于资料书。所幸这批书大部分49年随央图撤至台湾,没有留在大陆被革命小将们糟蹋。

评分

“每中夜起立,彷徨吁叹,哀此民族文化,竟归沦陷,且复流亡海外,无复归来之望。我辈若不急起直追,收拾残余,则将来研究国史朝章者,必有远适海外留学之一日。此实我民族之奇耻大辱也!其重要似尤在丧一城、失一地以上。”郑先生真豪杰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