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阳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月刊栏目主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 娜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为本科生开设“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 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全球化与大众传播”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传播学主文献研究”等课程。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蒙读物,感觉最实用的是最后对读书报告写作的指导。本书开头部分将传播学作为一门科学怎样开展实证研究的范式逻辑阐述得很清楚,后面的几种研究方法也都分析得很清晰,应该说是传播学学生研究方法的入门级读物。 但是,如果真的要自己...
评分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蒙读物,感觉最实用的是最后对读书报告写作的指导。本书开头部分将传播学作为一门科学怎样开展实证研究的范式逻辑阐述得很清楚,后面的几种研究方法也都分析得很清晰,应该说是传播学学生研究方法的入门级读物。 但是,如果真的要自己...
评分终于......通读一遍了。 写的真好啊真好,挑不出什么缺憾,还得一读再读
评分改“定”为“化”的做法正确性虽然依然存疑,但显然内容的拓展性和丰富性揭露了“名词”指代的深层含义。与大部分名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相比,明显侧重质化研究,自民族志开始,格尔兹、舒茨、加芬克尔、戈夫曼、格拉斯轮番上场,兼论索绪尔、巴特、巴赫金。同时因作者性别身份,女性主义意识明显。当然最可贵的是结合了丰富的大众传播学案例,但因此显得庞杂、有难度。缺点就是名词翻译太随意,编排有问题(后来概念突然在前出场),与风笑天比风格相差过大。
评分再测信度(「・ω・)「嘿
评分拉满,研究方法入门教材,非常清晰。
评分改“定”为“化”的做法正确性虽然依然存疑,但显然内容的拓展性和丰富性揭露了“名词”指代的深层含义。与大部分名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相比,明显侧重质化研究,自民族志开始,格尔兹、舒茨、加芬克尔、戈夫曼、格拉斯轮番上场,兼论索绪尔、巴特、巴赫金。同时因作者性别身份,女性主义意识明显。当然最可贵的是结合了丰富的大众传播学案例,但因此显得庞杂、有难度。缺点就是名词翻译太随意,编排有问题(后来概念突然在前出场),与风笑天比风格相差过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