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

历史的拐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立诚
出品人:
页数:267
译者:
出版时间:2008010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367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马立诚
  • 改革
  • 政治
  • 历史的拐点
  • 中国
  • 文化与历史
  • 政治-中国
  • 历史
  • 拐点
  • 转折
  • 变革
  • 人物
  • 事件
  • 时代
  • 思想
  • 文化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史的拐点》的13个精彩故事,悬念迭起,惊心动魄,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13个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3次改革进程,并且把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西方同一时期的改革对照起来加以比较。这一主题,在当前的“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13个精彩故事连缀在一起,形象地描画出中国改革史的轮廓。动感现代的文笔、别出心裁的结构、突破陈规的解读和枝繁叶茂的细节,更增加了阅读的魅力。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当代中国改革大业,与历史中国的诸多改革息息相关,不论是发动时机、战略选择、机会把握还是难点所在,乃至改革哲学等各方面,都能从历史的观照中找出相应的影子。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深思。

改革就是拐点,成功和失败都是拐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多失败,我们已经丧失了太多机遇。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方兴未艾,潮流涌涌。为了进一步摆脱羁绊,攻坚拔城,争取更大辉煌。比对以往的改革,举一反三,实为不可或缺的明智之举。

作者简介

马立诚, 1946年出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政论家。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8年马立诚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本,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

1999年9月,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

2002年12月,马立诚在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第6期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在亚洲引起轰动,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

1986年迄今,出版著作11本。

马立诚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malicheng

目录信息

代序 雷颐、马立诚对话录
子产支持舆论监督
英雄出少年
铸刑鼎
郑国换了天地
子产不毁乡校颂
商鞅大变魔术记
把绸子抖开
董事长秦孝公
改革研讨会
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镇压反对派
威猛新秦
改革付出生命代价
商鞅的法西斯行径
赵武灵王改穿“西服”
四面楚歌
“西服”的优势
李鸿章怎样看服装改革
改革预热
服装激辩
改穿“西服”是历史转折点
乌托邦改革家王莽
贵族里的孤寒
王门新秀
仕途重挫
儿子为奴隶偿命
王莽的“社会主义”
民选皇帝
两项重大改革
混乱导致败亡
旋风改革家元宏
虎父犬子
迁都恶斗
改穿汉服
改说汉话
改用汉姓
唐代中叶的双星陨落
历史这只大手
神童与帅哥
唐代宗:“我们父子有饭吃了!”
闪着金光的自由盐粒
市场之神
唐代中叶的格林斯潘
专案组组长得罪人
杨炎初试锋芒
两税法横空出世
刘晏屈死,天下喊冤
杨炎重蹈覆辙
“二王八司马”的146天
毛泽东关注“二王八司马”
余秋雨做了一个梦
中唐两个奇人
新锐干将——刘禹锡和柳宗元
顺宗登基
改革出手
攻坚白刃
最后摊牌
宦官的清算
韩愈的刻薄和白居易的厚道
“八司马”的归宿
教训何在
范仲淹:一家哭还是万家哭
贫困生范仲淹
宋仁宗决心改革
跑官买官的太多
一家哭还是万家哭
激进的欧阳修
王安石在哪里摔了跟头
宋神宗头疼
变法,变法
千古三怪王安石
争论最大的三个法
全面出击
强兵和科举新政
恶斗与撕裂
恐怖的内讧
悲剧所在
今天又回到了南宋吗?
王安石时代的西欧
张居正的清凉界
张居正的美学
铜墙铁壁:北部边防的黄金时光
金三角铸就一代权相
问责风暴和驿递改革
清查土地推行一条鞭法
改革者的专制
入大火如入清凉界
洋务运动的是与非
内外交困
“汉奸”魏源
马桶VS.洋炮
1861:洋务引擎开转
洋务派和顽固派
军事工业四大骄子
民用工业五大亮点
首派留学生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昭雪
建设近代海军
国有还是民营
菜市口喋血:光绪的“罪与罚”
“腥气凝新鬼”
转石效应
“大事还是我办”
光绪和拉斯科尔尼科夫
剃刀边缘103天
惊心动魄白刃战
慈禧迫害名单
慈禧为何没有废掉光绪
光绪自学政治学博士?
“希望之星陨落”
中国首次宪政始末记
艰难起步
康有为、梁启超和英敛之
潮流高涨
立宪派与革命派激辩
慈禧政治生涯的高峰
开天辟地的地方议会
四次大请愿
资政院:首次制约中央政府
自杀式爆炸: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
《十九信条》何不早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  

评分

《历史的拐点》前几页已经为这本书定了调。个人将其评价为“古今中外自个策”。 第一,它采用一些杂文式的“自定义”。比如,扉页说“改革就是拐点,成功和失败都是拐点”,此句前半部分属于自定义,后半部诉诸常识。 第二,它广泛联系古今中外作“策论”。它属策论而非史论。...  

评分

王安石对范仲淹非常崇拜,对庆历革新也有所研究,他汲取从政改入手陷入被动的教训,其变法主要是着眼富国强兵目标,重点对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实行开源节流!其中之一就是均输法,主要是把中央所需物资由地方供奉变成了中央采购,以减轻农民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发运使衙门的...  

评分

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  

评分

《历史的拐点》,最为典型的特点,从封面到前三页就已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第一,杂文式的“自定义”,比如:“改革就是拐点,成功和失败都是拐点”--前半句是自定义,后半句是诉诸common sense的扩展。第二,古今中外广泛对比。比如,“就(唐)刘晏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用户评价

评分

講了十幾個故事

评分

講了十幾個故事

评分

不错,但有拼凑讨巧的嫌疑,历史不是如此浅薄

评分

确实不错,把一系列“变法”“改革”作为一个专题来说。不过我觉得豆瓣上有些评论对于中国的情况太过悲观了,实际上哪个国家民族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意放弃所得,这是人类本性,不止中国如此吧。中国的问题一是闭关锁国拉大差距,二是很多好的改革都没有坚持下去,我想这也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吧。子产和元洪让人印象深刻;对王莽的形象有颠覆;慈禧如果在和平年代,也许也能算个不错的君主了,可惜好像也有拖延症,非要挺到dead line;光绪真悲情,如果环境好一些会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吧,或者再有心机一些就好了,让我想但不丹的国王;更悲情的是中国,被立宪派完全说中,也许如果慈禧和光绪两个人都能聪明些也许就可以了。话说我一向不赞同民族主义,但清朝是外族统治这一点和民族主义并不完全相关,毕竟是客观上有影响的,拖延立宪就是明显例子

评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