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生物学、了解DNA必读书
★ 诺奖获得者薛定谔名著,20世纪最伟大的科普经典之一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共同推荐阅读
★ 比科幻小说更令人脑洞大开的科普著作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进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本书一经问世,便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薛定谔的代表作品有《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心与物》等。
负熵只是猜想,一些事实它也解释不了,薛定谔自己对此都犹豫不决,其实这种观点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在于它十分大胆、新颖,几乎可以说是对思想的强烈冲击,它对内心的震撼甚至超过观点本身。 我倒觉得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那个著名的、里程碑式的观点——遗传密码子,它几...
评分看完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久久不能释怀。 其实前半部分《生命是什么》有一点让我失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人心。看之前对这篇演讲的概念莫过于那句“生命以负熵为生”,然而看完后对这篇演讲的理解仍然是这句话。偶尔几句灵感闪现的妙笔,现在也全无映象。很重要的原...
评分“如果面前有一个按钮,一启动它就可以没有任何痛苦地消失于这个世间,你是否愿意按它?”——很久以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这个问题,轻描淡写中带着危险荒诞的气息,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我同样问了身边很多人,得到的选择无外乎两种,原因却是各式各样。我始终认为这一题本身质问的...
评分恐怕难再有在诺奖级的学术水平之上架设生物和物理的桥的人了. 让我惊异的另件事是新世纪国内科普书中流行的染色体基因等知识,其实在1944年就已有了如此信达雅的介绍,以至于放到今天仍能轻取畅销书行列. 大的insight就是来联系不同领域的.本书把生物,量子力学,熵,自由意志等有机...
评分看到这本译坏的书,真想把译者拖出来揍一顿。不要说达不到起码的通顺了,对比原文,错漏之处每一页都有一堆。薛定谔会不会从地下跳起来骂街?这样糟蹋一部名作,你知道这叫犯罪吗?译者?
评分糟糕的翻译......
评分全程懵逼不知道在说什么 翻译有毒!
评分1、缘由:看了别的书,其中提到了本书观点,就想找来看一下薛定谔自己是怎么解释无序中的有序的。又因此版本有Kindle版,所以买了这本。2、感想: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薛定谔写文章的说话风格,作为一定程度了解本书观点的读者,都觉得这语句看起来又累又啰嗦。他的观点是非常好的,遗憾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验去证明他的一些推测。3、需要稍微理解其观点才来看这本书,不然因为这种表达,这本书看上去可能很玄乎。
评分1、缘由:看了别的书,其中提到了本书观点,就想找来看一下薛定谔自己是怎么解释无序中的有序的。又因此版本有Kindle版,所以买了这本。2、感想: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薛定谔写文章的说话风格,作为一定程度了解本书观点的读者,都觉得这语句看起来又累又啰嗦。他的观点是非常好的,遗憾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验去证明他的一些推测。3、需要稍微理解其观点才来看这本书,不然因为这种表达,这本书看上去可能很玄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