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虹影的成名作,也是虹影的代表作,还是她比较喜欢的一个版本。
一个十八岁小名叫六六的女孩和兄妹父母八人挤在重庆半山一个狭窄的阁楼里。
六六在十八岁生日那一天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个私生女。
在这个隐秘和耻辱的身世背后,是母亲几段撕心裂肺的绝望爱情,是生父苦熬十八个春秋的等待,是养父忠厚善良的担当与庇护。
小说讲述了母亲苦难的一生,个人和家庭的痛苦悄然转化成历史的痛苦,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的风云变动不动声色地展现得波澜壮阔。
虹影以重庆草根为背景进行的写作中,剥去所有人性关系中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有力地展现人生的悲苦。
虹影,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三郭曲”、诗集《沉静的老虎》、散文集《小小姑娘》等,现居北京。六部长篇小说被译击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the Tear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虹影看起来依然那么漂亮,没有想到她也差不多五十上下了,和我母亲差不多。 两次读《饥饿的女儿》,都是一口气读完。可能这样的小说更适合学历史的人来读,那种厚重,那种真实,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一种荒诞。很难想像那就是生活本身,但这的确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一个人的半生历...
评分一个出生于大饥荒年代的私生女,从小生活在重庆偏僻落后的贫民区,忍受着兄姐的排挤和漠视和父母的疏离和怨恨,孤独而寂寞地长大。在这寂寞长大的过程中,她一直感觉自己和这个家庭的疏离,却从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她一直感觉有个人在偷偷窥视着自己,却怀着期待和恐惧交织的...
评分我素不善起题目,这个题目是《饥饿的女儿》的跋的题目,我觉得看完这个故事也有同感,遂借用。大概一年多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虹影的《饥饿的女儿》。现在我已经完全回忆不起那文章写了些什么,只知道,我(非常奇异地)立刻就被这书吸引了,并开始大街小巷地跑书...
评分最近1942火的一塌糊涂,我却心里戏谑着说想看的是1962。巧的是周六陪朋友去西单逛图书大厦,在菜市场一样喧嚣热闹的书店里竟然买了这么一本书。 朋友的说法,这姑娘言辞很犀利。 读个开头,还感慨语言如此畅快淋漓,读着清脆爽口,颇有些豆瓣文艺女青年的文风。可搁置了几天...
评分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读虹影的文字。书的开头,从一个被尾随的少女写起,这个少女在十八岁的时候开始产生对家庭与自我的怀疑,从她温柔的历史老师,和一个长久带着隔阂的母亲,从这个在描写中肮脏又潮湿,藏满蛀虫与垃圾的重庆南岸,作为一个读者可以很轻易地拼凑出整本书...
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作家会提及虹影,她的坦诚,如同一座灯塔,指引多少嗔痴的少男少女向自己的精神内核奔去…也经由她,我明白80后那些年轻作家为什么会试图跨越时代去试探历史,是为了掩盖匮乏的感知,是为了模仿60生人在时代浪潮下的起伏挣扎…但重庆只有一座,历史也难道覆辙,恰巧贫寒又恰巧出身离奇…所以这样的虹影只有一个。
评分“一阵口琴声,好像很陌生,却仿佛听到过,这时从滔滔不息的江水上越过来,传到我的耳边,就像在母亲子宫里时一样清晰。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
评分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作家会提及虹影,她的坦诚,如同一座灯塔,指引多少嗔痴的少男少女向自己的精神内核奔去…也经由她,我明白80后那些年轻作家为什么会试图跨越时代去试探历史,是为了掩盖匮乏的感知,是为了模仿60生人在时代浪潮下的起伏挣扎…但重庆只有一座,历史也难道覆辙,恰巧贫寒又恰巧出身离奇…所以这样的虹影只有一个。
评分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作家会提及虹影,她的坦诚,如同一座灯塔,指引多少嗔痴的少男少女向自己的精神内核奔去…也经由她,我明白80后那些年轻作家为什么会试图跨越时代去试探历史,是为了掩盖匮乏的感知,是为了模仿60生人在时代浪潮下的起伏挣扎…但重庆只有一座,历史也难道覆辙,恰巧贫寒又恰巧出身离奇…所以这样的虹影只有一个。
评分关于过去的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