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再也不写了?》是洛朗丝•柯赛出版于2006年的短篇小说集,获得法兰西学院短篇小说大奖。这本集子收录了十一篇小说,每篇都讲述同一个主题:写作的难度。当我们翻开那些大型出版社的目录,上面印着出版过的所有作家的名字,不禁会感到脊背一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名字已遭遗忘,这些作家中很有一些出版过一两部作品,随后就销声匿迹。他们接下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世间再无一人能记起他们曾写作,而他们又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模样?写作从未改变人生,也并未帮助任何人挣脱残缺不堪的人世境况。洛朗丝•柯赛以她的幽默感,记录下人类存在与命运那隐蔽的面容,辛酸但又感人,也富于冲击力,引入深思。
法兰西学院文学奖获奖女作家、短篇小说家洛朗丝•柯赛。
这是洛朗丝•柯赛的短篇小说集,荣获法兰西学院短篇小说奖。这十一篇小说讲述了同一个主题:写作的难度。我们为什么写作,又为什么不再写作?为什么有些作家出版一两本书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接下来得生活怎样?他们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模样?这部短篇集像手术刀一般切入作家们的生活,娓娓道出一个个逗乐好笑又温馨感人的故事。
洛朗丝•柯赛(Laurence Cossé, 1950- ),法国作家,1950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扬古,主要写作长篇和短篇小说,也写作剧本。她曾经是记者和文学评论员,任职于《巴黎日报》,还是法国文化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人,曾与塔可夫斯基、博尔赫斯等著名人物对谈。
洛朗丝•柯赛的作品大多由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十余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多部作品获得法国各类文学奖,2015年荣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以表彰她的所有创作。
写作某种程度上就像建筑。——我们不知道的是,一个作家,在他的的内心中留下了多少座还没有竣工的烂尾楼?留下多少座水晶宫?留下多少座被遗弃的花园?留下多少座爆破现场?我猜想,这一定是一副凌乱、壮观、兴旺又荒凉的景象,就像今日的中国。作家也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大兴土...
评分本文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8月27日) 2015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得主、1950年出生的法国作家洛朗丝·柯赛曾于1980年代在《巴黎日报》及“法国文化”电台做过十多年记者。她采访过尤瑟纳尔、博尔赫斯及塔可夫斯基等知名作家和导演。完全可以想象:此类采访中的一个标...
评分前面几篇很不错,特别是第一篇《话务员》,故事比较精彩,也很有画面感。一直到《杀兔》、《一件轻柔的蓝套衫》都还算不错,可最后五篇小说,乏善可陈。 原著语言不清楚,这个女作家也不是很熟悉,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译者的问题。里面很多句子语言,看句式结构完全是照...
评分前面几篇很不错,特别是第一篇《话务员》,故事比较精彩,也很有画面感。一直到《杀兔》、《一件轻柔的蓝套衫》都还算不错,可最后五篇小说,乏善可陈。 原著语言不清楚,这个女作家也不是很熟悉,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译者的问题。里面很多句子语言,看句式结构完全是照...
评分写作某种程度上就像建筑。——我们不知道的是,一个作家,在他的的内心中留下了多少座还没有竣工的烂尾楼?留下多少座水晶宫?留下多少座被遗弃的花园?留下多少座爆破现场?我猜想,这一定是一副凌乱、壮观、兴旺又荒凉的景象,就像今日的中国。作家也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大兴土...
一般,感觉有点儿凑主题的嫌疑,毫无短篇小说的魅力。翻译也成问题,儿化音严重,段落划分错乱,甚至译者连顿号都不会使用,看句式段落,译者完全是照办原文,逐字逐句翻译,就跟一个机械的机器一样。前几篇还行,从《杀兔》之后的六篇感觉完全就是在凑数量,写的什么鬼玩意?玷污了这个系列。
评分无名写作者隐秘、孤独而伟大
评分之前我没有看过这个题材的小说,新奇+1星,然而这些短篇并没有写到深处。
评分作者找到了一个有趣的主题,写作者们的生活和状态。这里的写作者不是功成名就的作家,而是出过一两本书又很快沉寂的作者,他们或为生活所扰,或陷入自我的困境,或灵感枯竭后仍死抓着写作这根救命稻草不放,这本小说足以打破人们对作家的美丽幻想,认识到这些人才是写作者中的大多数。
评分之前我没有看过这个题材的小说,新奇+1星,然而这些短篇并没有写到深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