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格林,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是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1990年,他来到康奈尔大学物理系,1995年被聘为教授,1996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和数学教授。他曾在20多个国家开过普及和专业讲座,公认在超弦理论中有过许多开拓性的发现。他现在住纽约绮色佳。
《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同学是一位弦物理学家,研究弦理论的是当代最聪明的一批人,最为悖论的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个理论是不是正确,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在了错误的方向上,但这并不妨碍物理学家们前仆后继的追逐这座“物理学的圣杯”,为了人类精神的荣耀。仔细想想个中情由也...
评分格林为弦论大家,该书也很清晰的描述了弦论领域的各种概念,尤其是在别的书里没看到的关于对偶原理的清晰表述(当然,更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是,这个气氛过于乐观了,如果结合李.斯莫林的《物理学的困惑》一起看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毕竟斯莫林既搞过弦论,也搞过圈量子力...
评分关于本书,豆瓣上已经有太多的大神级专业书评文章。作为一名业余读者,我只好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结合所学的一点粗浅的哲学知识,来说说这本弦理论科普书中所蕴含的散发着哲学味道的文艺范。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众多的科学先驱已经为我们架构起一座科学而系统的宇宙认知体系,...
评分弦论不是物理,或者说也不是科学,因为完全无法证伪。 科学其实就是找规律。打个比方,大家都做过的按规律填数。物理学通常的方法是找规律,等差、等比、指数、对数还是什么别的规律? 但是还有一个耍赖的方法,你写出来5个数,要填第六个,我就列一个五元方程组,解出来五个参...
评分因为迷TBBT的耳朵同学,于是想了解弦论,被推荐看这本书。说实话,开始没抱什么希望。俺天生就是个对物理很排斥的人,以前看过《时间简史》当时觉得我这么有限的脑容量,这辈子都不想和这些东西有什么关联~~ 这本书倒真出乎意料~~作者没有用任何的数学公式,也没有什么拗口复杂...
希望能看到弦理论实验验证的那天
评分在讲到卡-丘空间前都还能理解。自多维的复杂空间开始后,已经不能在脑海中具现出对应形象了。怪不得说数学是物理的基石,没有数学语言去抽象,光凭脑的想象,物理太难进入大众视野。现在物理学想要解释的东西,抽象且接近本源,成为很细分的东西,和牛顿时代大为不同。光科普性质的读物,已经是晦涩难懂。 在文中,作者大胆预言最快于2010年左右就可看到支持超弦论的证据。但是事实是没有发现对称粒子的出现,所以弦论虽然优美,能解除广义相对论中的无穷大,但是还没有切实的证据说明它是对的。物理毕竟是用来描述规律事实的理论。 不说弦论本身的对错,光把本书作为一个智力游戏去理解,就十分有趣。去了解物理学家是怎么思考的。
评分物理完全就是高中水平,看到前半部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部分就已经被刷新了三观,再到后面硬核弦理论也只能看个一知半解,宇宙的奥秘太神奇,科学也太美丽。
评分慕名已久的书,去年底替单位采购图书时塞了进来。前半部分关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及两大理论的不和谐,这几年陆续通过一些科普读物有过了解,所以还能粗略看懂;中间对弦论做宏观描述也能大致理解,但真正到了比较硬的后半部分,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时,我就败下阵来。直到最后作者以弦论为假设,推演宇宙、黑洞等命题的可能性,我又能似懂非懂了。理科生读物理可能都是在读数学,作为文科生,我读科普和我读诗歌哲学差不多,满足于低层次的逻辑推演和科学家非凡的想象力和美学,这就够了。对了还有维度,我琢磨了好几年,还是无法真正想象高维度的意义,郁闷。此外,书最后作者提到了全息理论,去年接触过一点,又是一个“诗学美学哲学”兼备的领域啊,很感兴趣了。
评分在讲到卡-丘空间前都还能理解。自多维的复杂空间开始后,已经不能在脑海中具现出对应形象了。怪不得说数学是物理的基石,没有数学语言去抽象,光凭脑的想象,物理太难进入大众视野。现在物理学想要解释的东西,抽象且接近本源,成为很细分的东西,和牛顿时代大为不同。光科普性质的读物,已经是晦涩难懂。 在文中,作者大胆预言最快于2010年左右就可看到支持超弦论的证据。但是事实是没有发现对称粒子的出现,所以弦论虽然优美,能解除广义相对论中的无穷大,但是还没有切实的证据说明它是对的。物理毕竟是用来描述规律事实的理论。 不说弦论本身的对错,光把本书作为一个智力游戏去理解,就十分有趣。去了解物理学家是怎么思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