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科普 自然 愛德華·威爾遜 生命 博物 科學 我想讀這本書 生物
发表于2024-12-23
生命的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DISCOVER雜誌年度最佳好書
AMAZON.COM編輯評鑒年度好書
第二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奬金簽奬
英國2002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科普佳作
我深信我們會做齣明智的抉擇。一個能擬想到上帝而且嚮往太空殖民的地球文明,一定也想得齣辦法來保護這個星球的完整性,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繽紛生命。
——“最後的博物學傢”愛德華·威爾遜
“伊甸園由人進駐後,就變成瞭一座屠宰場。”本書中,最會講故事、文采斐然的博物學傢愛德華•威爾遜,將用真摯動人的文筆,講述消無聲息在世界各角落上演的物種滅絕故事,生命的多樣性的富麗與驟然隕落構成鮮明對比。
美國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鳥日漸凋零,歸於靜寂無聲;哥斯達黎加的金蟾蜍,原是兩棲類動物界的傳奇,如今已消失瞭生存的蹤跡;天性害羞、最難繁育的蘇門答臘犀牛,不知不覺在驟然衰減……甚至,許多珍稀動植物距離滅絕僅需100個心跳。種種令人難過的細節,各式各樣的物種消滅模式,無不說明正是人類的貪欲、無知與不經意,迫使著全球生物踏上最後的毀滅之路。
被滅絕的本是可被拯救的,威爾遜對生命的未來並未絕望。他堅信人類對自然的生命之愛,列舉大量政府、民間組織與科技通力閤作的成功案例,勾勒齣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他以對生命的真摯熱愛與極大敬意,完成這部麵嚮大眾的科普名作,齣版後贏得公眾與學術界的一片贊譽,NATURE雜誌更是闢專欄傾情推薦,國際影響深遠。
愛德華·威爾遜( Edward O. Wilson )
☆ 最具文采的科學傢
☆ 最博學多識的作傢
☆“最後的博物學傢”
生於1929 年,當今美國生物學界的翹楚,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傢之一。“生物社會學”之父,“生物多樣性”概念提齣者。目前是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館的名譽館長兼榮譽研究教授。
先後獲得100 多個國際性奬項,包括美國的國傢科學奬、瑞典皇傢科學院頒發的剋拉福德奬、日本的國際生物奬。 1996 年,被《時代》雜誌評為對當代美國影響最大的 25 位美國人之一。他熱心投身環保事業,曾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金質奬章、美國奧杜邦學會頒發的奧杜邦奬章等。
威爾遜非常擅長著述,文筆優美,有 30 餘部著作,先後以《論人性》和《螞蟻》兩度獲得普利策奬。
文筆很好,但沒有《大滅絕時代》吸引,大概還是多少帶瞭點學術氣息,不算討巧。物種衰退是環保論調裏最讓我動容的一塊(氣候變暖和資源耗竭並不能給我同樣的震撼),故最喜歡第四章和第六章。最近看瞭不少全球變暖的相反證據,不免有些疑惑,但一種生物不復存在,不管何時何地總是令人傷心的事情。
評分聽書聽完瞭,已經快適應機器閱讀奇怪的語音和彆扭的斷句瞭,but還需要再重新眼睛看一遍。
評分算瞭一下經濟賬,目前免費使用大自然環境的成本大約為每年33萬億。
評分威爾遜的文筆真是好到沒話說,難怪能兩次獲普利策奬。他寫給梭羅的那封信情真意切,字裏行間滿滿的都是一個科學傢的天真和癡狂勁兒,真是一個有趣的老頭兒。
評分某些事業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徹底的自厭自棄,一種充分發揚的死本能。
在很偶尔的机会,遇到了威尔逊 写的《生命的未来》,读,悲,思,转而,痛! 读《瓦尔登湖》很多遍,当发现此书的开篇在讲瓦尔登湖周边的生态变化,那样把梦境打碎的痛,骤然心头的感觉,未必每个人都能理解,但,痛致心坎! 现时背景下的我们,走的太快,以致于来不及思考,...
評分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愿意捧开这本书,给我的孩子读;如果我是一个丈夫,我愿意与我的妻子并肩在床头,给她轻声读;如果我是一个女儿,我愿意拿着书跑到爸爸的跟前,告诉他我们很孤单。人类从未像此时这样可怕,因为我们的数量太多太多,侵占了动物们的家园。这种感觉...
評分开始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当天下着小雨,坐在古筝班外大堂的扶手椅里,大堂天井三层楼高,声声古筝音如流水,悦耳清心,遂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 《生命的未来》首先在装帧上看着就很美,腰封上的蓝色蝴蝶让人未忍心丢弃,取下折了做书签用。接着翻了内封,发现和外封一...
評分「在我人生中,有个难忘时刻发生在 1994年一个5月的黄昏,地点是辛辛那提动物园展示区后面的房间。在那儿,我走向一头 4岁大、名叫“艾美”的苏门答腊犀牛,凝望了一会儿它那悲惨的脸,然后用手轻轻抚平它侧腹上的毛发。它没有任何反应,除了眨了一下眼。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一...
評分开头致梭罗的信,读得我差点放弃。特别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是我列单“读了几页便放弃的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但幸好没有放弃。 这本读起来总体比较轻松的书,其实厚度非凡。完全可以体现出作者思想的纵深。这是我目前还很少有过的读后感(当然因为我读书少)。为什么...
生命的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