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ng between the Indian traditions they've inherited and the baffling new world, the characters in Jhumpa Lahiri's elegant, touching stories seek love beyond the barriers of culture and generations. In "A Temporary Matter,"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er, a young Indian-American couple faces the heartbreak of a stillborn birth while their Boston neighborhood copes with a nightly blackout. In the title story, an interpreter guides an American family through the India of their ancestors and hears an astonishing confession. Lahiri writes with deft cultural insight reminiscent of Anita Desai and a nuanced depth that recalls Mavis Gallant. She is an important and powerful new voice.
裘帕·拉希莉(1967—),美國當代著名作傢,以齣道處女作創造普利策文學奬曆史上最年輕得奬者紀錄,並保持至今。
著有短篇小說集兩部《解說疾病的人》(1999)與《不適之地》(2008)、長篇小說兩部《同名人》(2003)與《低地》(2013)及隨筆集兩部《另行言之》(2015)與《書之衣》(2016)。
拉希莉在短篇小說領域展現瞭極高的寫作技藝,三度入選《美國最佳短篇小說年鑒》,小說集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更獲得諸多文學奬項:
普利策文學奬、
歐·亨利短篇小說奬、
美國筆會/海明威文學奬年度最佳虛構處女作、
《紐約客》雜誌年度最佳處女作、
弗蘭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奬、
美國筆會/馬拉姆德傑齣短篇小說作傢。
此外,拉希莉亦先後獲得美國藝術文學院頒發的艾迪森·梅特卡弗奬(2000)、古根海姆奬(2002)及美國文學和人文科學委員會的國傢人文奬章(2014)。
◎譯者介紹
盧肖慧,60年代齣生於上海,畢業於紐約大學商學院。從事文學翻譯十餘年,以美國現、當代文學為主,所譯小說傢包括:雷濛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彆》),愛德華·P·瓊斯(《已知的世界》),安·泰勒(《呼吸課》)等。現居美國紐約。
吳冰青,1967年生於四川,物理學博士,現供職於華爾街金融機構。愛好文學,齣版的譯作包括《第二十二條軍規》、《同名人》等。現居美國新澤西州。
今天开始看《疾病解说者》,才看了第一篇《停电时分》。 今天看了第一篇《停电时分》:讲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经历过丧子之痛后,在不能面对彼此、日益逃离的生活中,遇到了一段因小区电路整修而在晚饭时节停电的日子,两个人有机会在幽暗之中,开启那片痛楚之地,重新识别对方...
評分 評分 評分这本书其实前段时间就已看完,只是最近懒病又发作,所以拖至今日才写。 这当然并不是一本医学普及读物。而是一个印裔美籍女作家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不得不说,看完之后真是惊艳。原来写作真真需要天分,如无天分,还是不要勉强的好。 虽然我偏爱厚厚的长篇小说,而且也不常...
評分男女親密關係中那些說不齣的東西
评分盡情的摺磨我吧
评分男女親密關係中那些說不齣的東西
评分Delicate stories of nostalgic, displaced, forgotten, interrogated Indian memories, experience and desires in and out of America
评分Emotional yet deep in thought. fantastic language leading readers to think about one's life and the world.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