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萍,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硕士、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13年以富布赖特访问学人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交流,201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任资深访问研究员。201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杰出研究学者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
彭铟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现为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08年、2009年先后赴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学术访问。2017年起,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der & Society编委。
在时代的浪潮中沉浮恐怕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命运。但要在大潮中掬起一朵浪花,并将其轮廓形状完整清晰地示于世人,很考验社会研究者的功力。这也是《男性妥协: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一书的独到和成功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从乡村到城市的迁徙波澜壮阔、卷挟亿万农民工,相...
评分一、引言:城乡长期流动与农民工家庭变迁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打工劳动力的主体,其城乡流动模式已发生转变,改革早期(改革开放开始至21世纪初)的单身工人婚前短暂流动和婚后以男工为主的循环流动已转变为农民工家庭或夫妻的长期流动,农村“空心化”...
评分 评分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讲的大部分都是身边每天都会发生的常识,没有获得看到标题时候的高预期。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评分Accessible, clear and a bit mediocre...
评分深夜睡醒看到有人推这书,感觉它拿了奖后被包括yale在内的好多校大牛尬吹(这就是业界互捧吗……)。实际上这个视角没什么新颖的,像那本becoming a modern man的研究里已经提到近似的——同样用了masculinity的气质概括,也谈到了新工人的父子关系与stereotype在改开前后的改变(rural hero to urban loser)。把feminism paradigm倒过来并不清奇吧…… ps:田野工作还是很详实的,但只是集中探索了"务工男性对理想形象的调整",谈对北美学界有多大影响确实过了叭(
评分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讲的大部分都是身边每天都会发生的常识,没有获得看到标题时候的高预期。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评分Accessible, clear and a bit mediocr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