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著名出版人,俞晓群以细腻的笔触,晓畅的文风,生动地讲述了自己进入出版界三十余年中所遇见的那些可敬的人,那些可亲的书。以较大篇幅分享了自己的买书心得、读书记忆,其中真知灼见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对出版业现状的一些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理想与坚持。
俞晓群,1956年9月13日生。1977年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自1982年从事出版工作至今。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万象》杂志主编。曾策划和主编“世界数学名题欣赏”、“国学丛书”、“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书趣书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书坊”、《吕叔湘全集》、《傅雷全集》、《顾毓琇全集》、《中国读本》等。曾在《光明日报》开设专栏“蓬蒿人书语”、“快语”;在《中国图书商报》开设专栏“人书情未了”;在《辽宁日报》专栏“开卷”主笔等。
好书难求,做书不易。做一个称职优秀的编辑与出版人,路漫漫其修远兮,而读一介资深出版人俞晓群的书,会感受到满满的出版人情怀。之于出版的意义,俞老在书中援引了一位日军司令的说法:“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焚毁...
评分读大学的时候,顶喜欢的杂志之一便是《万象》(可惜13年夭折了),因此对主编俞晓群先生也有所耳闻。刘杲先生曾评价他是个经营有方、颇有名气的出版人,骨子里却是个醉心于文化的文化人。在这部《精细集》中,俞先生徐徐道出一个个书话,关于作者、编者、读者的故事,其谈论的...
评分文/夏丽柠 俞晓群,生于辽宁丹东,大学读的是数学系,硕士专攻哲学。谁知大学毕业,却误打误撞地一脚踏进了出版圈。从此,开始了与纸、书、作家、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做书”生涯,日夜不思归。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命运使然,让一个精通数理的人与文字产生了“化学反应”...
评分琅嬛,是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出于一个读书人的虔诚和感恩,我总觉得出版人都是从那转世的。不过,做了一辈子书的俞晓群,更愿将出版人比作厨师,他这位大厨,讲究的就是“书不厌精,文不厌细”。 俞晓群要求的文字精细,并不仅限于文学类图书。有感于学术类书籍普遍高冷,...
评分出版人的“精”与“细” 文/米雪 俞晓群在新书《精细集》中,化用了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成为本书的第一章《书不厌精,文不厌细》,他说:“它是我这几年从事出版工作,一段刻骨铭心的追求……恰恰表达了我目前工作与生活的一种心境与追求。”作为一名出...
从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转到海豚出版社当社长,想做实事;追求三个目标:精致印装、好纸和名家设计;抓好的绘本、文字、译文和漫画;商务印书馆有张元济版本选择,王云五执掌台湾商务印书馆精选好版本;学术文章要正确但也要有文笔,专业语言是小圈子会枯萎;海豚出版社对丰子恺、几米、许渊冲等名家重点出版,约请各路名家共同推出文库读物;到台湾依然感受到王云五的深刻影响,由于王云五与蒋介石的私交很好导致他一度参与政治,但本质上他是个真正的出版家。本书文章选自2013年9月后在报刊发表的专栏文字,洋溢着对出版事业的热情,对前贤的膜拜和向往,对出版好书充满激情,对纸质书的魅力和生命力信心不减。这份坚持难能可贵,把海豚社带出来成为出版人文读物的重镇,出版人需要有使命感和自信和高度。
评分开本很小,装帧很好,内容很少,题材很老
评分文笔没有可看性
评分诉说海豚背后的故事,旁及出版轶事、故人旧事,尤其推崇王云五。
评分很好的解释书为何如此之珍贵,除了是作者的功劳,还是出版方不遗余力的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