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美经济领域陷入了激烈的角逐。在这几轮关键商务谈判战争中,作者亲身经历了其中的几次重大谈判,并在几次谈判中从最初的后勤负责人员,逐步成为了谈判过程的一线指挥官。本书首次披露了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1993年“日美结构协议”,以及1995年“日美金融服务协议”,在1984年协议中,作者担任时任日本财长的竹下登与美国总统里根的翻译。1995年的金融服务协议谈判中担任日方谈判代表。
久保田勇夫 (Isao Kubota)1942年生于福冈县。196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同年进入大藏省。1969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国际金融局国际机构课课长;大臣官房参事官(副财务官);国际金融局汇率资金课课长;大臣官房审议官;国际金融局次长等职;常年置身于日本国际金融政策的核心机构。其间曾参与日美间关于汇率市场问题的首次正式谈判(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谈判;历次峰会;G5;G7等国际金融谈判;并作为日方会议主席负责1995年日美双边金融服务协议谈判。此后就任关税局长;国土事务次官(1999年);2000年6月退休。之后担任都市基盘整备公团副总裁;美国孤星基金(Lone Star Japan Acquisition;LLC)董事长;2006年起担任西日本城市银行行长;2014年起任会长。主要著作:《公务员入门-怎样成为理想中的公务员》(中央公论新社;2002年);《新国际金融》(有斐阁;2006年)以及《证言:宫泽第一次货币外交(1986~1988)》(西日本新闻社;2008年)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更像是作者的关于日美谈判的回忆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特别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繁荣,大有赶超美国之势,无论是造就的日美贸易的顺差、还是日本资本在境外的大势资产并购,都与今天的中国都惊人的相似。不可否认,在金融万象里,中国的的确确在重复日本走过的老路,细节不尽相同,但方向让人感觉是殊途同归。 美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日本提出的扩大内需的刺激政策、关于公共事业的万亿投资、外汇日元的升值以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都在中国逐次上演或即将上演。文明时代,谈判是利益争夺的先锋,谈判不成的结果便也出现了时下的中美贸易战,贸易战也恰是这种利益争夺的缩影,所不同于日本的,中国的上述改革是以自己的主动性为前提。
评分这本书有料又有趣,好看过日剧。
评分所谓的“金融真相”,不过是谈判和沟通的结果。——本书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技巧和工具的重要性
评分国际谈判中,各方面的细节也相当重要,譬如,各方翻译,法律,谈判人性格技巧等等,但是总的来讲,通篇读完没啥大的干货,更像是一本自我吹捧的自传
评分看一个组织的力量,我的习惯是看其中层。中层是其执行中枢。能力强大的中层力量,能够领会决策真实意图,在执行中灵活机动实事求是的执行决策,及时向决策层反馈一线信息以避免决策执行脱节。优秀的中层,甚至能很好的弥补决策层存在的问题。作者久保田勇夫正是日元美元委员会、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本金融服务协议等的一系列重大日美金融谈判中的执行层。本书的本意是记述作者自己在日本金融谈判中的功勋,不过我的习惯是钻牛角尖读书,读出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在重大金融决策时,日本金融政策部门(除了大藏省,还有外务省和日本央行等)中层的虚弱。 用“虚弱”一词,并不是批评中层的懒散。实际上日本金融政策部门中层是极其勤奋的,久保田多次列举自己和同事们通宵达旦的工作。工作内容细致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连英语的技巧、照相的次序等细节都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