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书中,作者把笔触深入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既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信条,也剖析了这些习性和信条之所以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自1946 年出版以来,它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887 年生于纽约,1948 年病逝。曾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二战期间,对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著有《文化模式》 《种族:科学与政治》《菊与刀》等,其中尤以《菊与刀》影响巨大。
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评分最近花了五天看了一本书,名曰《菊与刀》。与自身状态相比,我觉得这次行动很迅速,相比于以前半个学期磨掉的《吾国吾民》,算是质的进步。起码我的行为反馈给我自己,我再一次乐学了。 刚刚看完,趁着大脑还有些余热,写下点真切的感想,不论怎么样,多一种交流,多一种思想...
评分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评分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评分虽然有一小部分观点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过时,但在当时这是一部很成功的著作。作者作为一个从没有在日本生活过的美国人写出了如此犀利的分析日本人性格的书,实在是令人由衷致敬。
评分对事情严格,或许有些一板一眼,但体现着细致地观察,给人更多舒适的体验。对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离自由平等似乎差了一些。教育子女的理念以及对女性的要求,其实和我国的一些状况有些类似
评分微信阅读。这本书很有名,正好现在人在日本,就读了一下。因为是上世纪的书了,以我自身了解,有些地方的说明还是不正确的。毕竟这么多年日本人还是有改变。但大体上可以用本书的理论来解释日本人做事的方法和性格。
评分将来分析中国人莫非要写龙与虫
评分想起一个故事:中国人讲求入土为安,而一个非洲部落却要将亲人的尸体吃掉,因为他们认为亲人的身体会和自己的身体融合,永远陪伴自己。 世界就是这样奇特,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故事去生活相处,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有我们的观念,没有谁对谁错,能传承下来的文化都是有不平凡的生命力的。 但是距离越来越近,故事似乎就开始了对错之分,想要在世界内保留不同文化还固守一套准则,现在看来还越发困难,就像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我们收到了伤害,我们希望对方认错,但是在他们看来,那只不过他们漫漫历史上的一次尝试,尝试错了,就放弃那条路,重新找一个秩序去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仅此而已,我们隔空喊吼,他们不理不睬,文化的悬殊,比日本海还要大。 不过不能不说,有些地方作者还是太过绝对,一个民族的性情复杂多样,也难以概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