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
这是本能把人看懵逼的书。全文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全文内容主要是桑弘羊(文章里的大夫)与贤良文学(文章里的文学)的辩论。 要读懂这场辩论,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汉武帝推行了均输和平准两个行政法令。前者可以干预...
评分这是本能把人看懵逼的书。全文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全文内容主要是桑弘羊(文章里的大夫)与贤良文学(文章里的文学)的辩论。 要读懂这场辩论,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汉武帝推行了均输和平准两个行政法令。前者可以干预...
评分本书根据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来,会上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双方就盐铁专卖等国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堪称史上最精彩的儒法巅峰对决。 读完此书,笔者不禁为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贤良文学们仗义执言、指陈时弊的可贵节操所折服。同时,又...
评分 评分1.“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法家的国家财政主义,儒家的重农抑商主义,用的话语都是托古三代尧舜或者五行学说。一边在朝,国家管控物价、盐铁专卖、保障政府支出、统一货币;一边在野,一味迷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贴近宏大政策的阴暗面。 2.国家管制一切,收拢弹压豪强...
理想主义与现实问题的冲突,全书的篇幅不算短,但不过是就一个问题在数十个领域重复论述而已。不论说哪方面的问题,儒生和桑弘羊各自的观点始终就那么两条。我只负责挑你的问题,但不负责解决你的问题。理想主义罔顾现实的困难,罗曼蒂克的解决方法实际寸步难行。救急式的官僚做派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免加剧日渐积累的时弊。双方简直鸡同鸭讲,后世的问题,也就可见一斑了。
评分确实是千古奇书!文学贤良满口儒家经典、仁义道德、以农为本、男耕女织,对于治国理政的现实问题却给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议,甚至一味要求恢复古制、效仿西周、废除刑法。因此到最后众公卿终于意识到和他们辩论只是对牛弹琴,会议演化为双方互相人身攻击。然而两千年过去,盐铁会议的核心矛盾还依然悬在头顶,每每触及,便又是一场伤筋动骨。
评分14/194
评分中华书局此套三全本注文得当、译文准确,每篇之前更有题解以助读者深入理解,是初读子类书籍之佳选。盐铁论为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等儒生的霸道王道之争,在政策上有进取保守之别,思想上则有现实理想之分。诸儒生指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多不便,对民生有害,这种下层视角是高位的桑弘羊所看不到的;然而因此建议尽罢盐铁官营等武帝之政,复三代之治,被大夫指责不知变通亦属寻常。对外政策上文学大谈边地无用,要求去武行文,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尽显其迂腐。以当代史观来看,儒生要求返三代之政,不合情理,是欲图倒退回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本书中最长之散不足篇,贤良歌颂三代简朴,讽刺近世奢侈,而我所见的却是汉代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在政策的宏观制定上,我是大夫非儒生;在个人品德与反映下层疾苦上,我是贤良文学而非大夫。
评分可惜没有六星,读完感觉自己体内残存不多的人性又被杀死了一小半,无限怅惘。一边是永远热泪盈眶的儒生,一边是铁口冷面的桑弘羊,阅读中理智与感情始终在天人交战。儒生的道德评判似乎很难与人身攻击撇清关系,于是辩论从一开始就被带歪了楼,大半本之后才回到盐铁和匈奴的主题上来,但双方正好得以充分展现两种针锋相对的世界观。御史大夫的“默然”、“愀然”恐怕不能理解为哑口无言,而是“无语”。不愧是史上最精彩的儒法大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