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
中国的历史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要抵御外敌,就得集权,集权就要变本加厉的增加财政收入。要经济发展就得分权,分权才有效率。 西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非常深刻的讨论。要抵御匈奴,要保护中华的农耕区,一定要钱,钱从哪里来?从政府垄断盐铁这些刚需的公共品来。但儒生...
评分中国的历史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要抵御外敌,就得集权,集权就要变本加厉的增加财政收入。要经济发展就得分权,分权才有效率。 西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非常深刻的讨论。要抵御匈奴,要保护中华的农耕区,一定要钱,钱从哪里来?从政府垄断盐铁这些刚需的公共品来。但儒生...
评分如果没有盐来下味,美食一说不知从何讲起。而更重要的是天下的格局也会因此而不同。盐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解决了味蕾,还是天下熙攘的利器。 自汉代的《盐铁论》开始,盐作为重要的税收渠道,与金钱有等同的地位。在一位台湾的作者《杜甫的五城》中就曾记述过作者在淮河一带的...
评分中国的历史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要抵御外敌,就得集权,集权就要变本加厉的增加财政收入。要经济发展就得分权,分权才有效率。 西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非常深刻的讨论。要抵御匈奴,要保护中华的农耕区,一定要钱,钱从哪里来?从政府垄断盐铁这些刚需的公共品来。但儒生...
评分本书根据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来,会上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双方就盐铁专卖等国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堪称史上最精彩的儒法巅峰对决。 读完此书,笔者不禁为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贤良文学们仗义执言、指陈时弊的可贵节操所折服。同时,又...
西汉庙堂撕逼实录,文学贤良就知道说漂亮话 以古非今 说好听是理想主义 难听就是腐儒。桑弘羊的问题和后世许多改革发起者是一元的.你的出发点是好的 举措也是合理的 但你保证不了执行政策的下级官僚都和你同心同德!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
评分西汉的奇葩说!儒生们这么敢说,全是因为“轮台罪己诏”吧?不过双方完全是鸡同鸭讲。大部分赞同桑弘羊方,但是《贫富》这卷,儒生说的更对
评分2018.6.16 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辩论,理想主义的儒生认为他们胜利了,且次年辩论对手桑弘羊就被政敌霍光砍了脑袋。可我怎么看着大夫一次次的哑然默然,都是一种鸡同鸭讲的无奈呢?当现实主义遇上理想主义,每次和文学贤良们讲述中央政策的意图,都是对牛弹琴。不改革怎么有钱打匈奴?回应是推行德治,四方咸服。不调控怎么激活经济?回应是就不应该搞商品经济,应该崇古回到原始农业经济。我想如果桑大夫是个现代人,应该很想说句,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东汉末年儒家思想,迎来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理想实践:王莽新政,盗贼蜂起,身死国灭的结局进一步证明了儒家崇古复辟那套只能活在纸面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2000年前的国营重商主义实验,历史的厚重和传承如此吊诡
评分中华书局此套三全本注文得当、译文准确,每篇之前更有题解以助读者深入理解,是初读子类书籍之佳选。盐铁论为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等儒生的霸道王道之争,在政策上有进取保守之别,思想上则有现实理想之分。诸儒生指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多不便,对民生有害,这种下层视角是高位的桑弘羊所看不到的;然而因此建议尽罢盐铁官营等武帝之政,复三代之治,被大夫指责不知变通亦属寻常。对外政策上文学大谈边地无用,要求去武行文,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尽显其迂腐。以当代史观来看,儒生要求返三代之政,不合情理,是欲图倒退回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本书中最长之散不足篇,贤良歌颂三代简朴,讽刺近世奢侈,而我所见的却是汉代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在政策的宏观制定上,我是大夫非儒生;在个人品德与反映下层疾苦上,我是贤良文学而非大夫。
评分dnm的儒生误国典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