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
其实无如何,很多东西,都有自己过期的时候。现在的科学,未来就是记忆中伟大的废墟。对于科学,我发现自己现在不过是一个现代知识在中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罢了。我们的时代里,科学对于很多人其实一样是个神话,追逐而不可得。
评分其实写的不错.大臣之间互相反驳的内容可以当做思维拓展训练教材... 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行??为什么评论短了就不...
评分这是一群儒家的文学、贤良和法家的辩论。 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来,答案一目了然。可我们总说,看历史要看到那个时代,再做评价。 法家说将盐铁官营、收归国有,可以平稳物价、互通有无,累积财力。公元前81年的人,竟然能在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看到市场经济的能量,这种超前的智慧...
评分汉武帝为缓解北方边境压力采用主动出击策略。文景时代所留下的财富难以支持战争的能耗。以桑弘羊为首提出“盐铁官营,酒榷均输”战时国家经济主义。为国家增加赋税收入,对支持边疆战争提供物质基础,维护国家安定,避免个别商人利用行情涨落操纵物价。该政策本质反映了自由市...
评分1.“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法家的国家财政主义,儒家的重农抑商主义,用的话语都是托古三代尧舜或者五行学说。一边在朝,国家管控物价、盐铁专卖、保障政府支出、统一货币;一边在野,一味迷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贴近宏大政策的阴暗面。 2.国家管制一切,收拢弹压豪强...
某老传达,搞了一百多年,有教授不识得斯密精义,照旧以贤良文学自居。。
评分读了五分之二读不下去了……大夫和文学的观点都没有绝对对错,谈论问题一定要避免陷入二元论之中。是否废除盐铁官营面临的是道德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以及,文学一方是很可怕的,过于“理想”甚至迂腐,满嘴仁义大概是另一种自我高潮。大夫面对质疑甚至会沉默,而文学呢?无论什么观点都不能进入他们思维的“牢笼”。
评分西汉的奇葩说!儒生们这么敢说,全是因为“轮台罪己诏”吧?不过双方完全是鸡同鸭讲。大部分赞同桑弘羊方,但是《贫富》这卷,儒生说的更对
评分中华书局此套三全本注文得当、译文准确,每篇之前更有题解以助读者深入理解,是初读子类书籍之佳选。盐铁论为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等儒生的霸道王道之争,在政策上有进取保守之别,思想上则有现实理想之分。诸儒生指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多不便,对民生有害,这种下层视角是高位的桑弘羊所看不到的;然而因此建议尽罢盐铁官营等武帝之政,复三代之治,被大夫指责不知变通亦属寻常。对外政策上文学大谈边地无用,要求去武行文,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尽显其迂腐。以当代史观来看,儒生要求返三代之政,不合情理,是欲图倒退回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本书中最长之散不足篇,贤良歌颂三代简朴,讽刺近世奢侈,而我所见的却是汉代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在政策的宏观制定上,我是大夫非儒生;在个人品德与反映下层疾苦上,我是贤良文学而非大夫。
评分理想主义与现实问题的冲突,全书的篇幅不算短,但不过是就一个问题在数十个领域重复论述而已。不论说哪方面的问题,儒生和桑弘羊各自的观点始终就那么两条。我只负责挑你的问题,但不负责解决你的问题。理想主义罔顾现实的困难,罗曼蒂克的解决方法实际寸步难行。救急式的官僚做派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免加剧日渐积累的时弊。双方简直鸡同鸭讲,后世的问题,也就可见一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