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對中國現代作傢創作的影響研究

疾病對中國現代作傢創作的影響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程桂婷
出品人:
頁數:201
译者:
出版時間:2015-5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5985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疾病與作傢
  • 工具書
  • 學術專著
  • 孫犁
  • 疾病
  • 創作影響
  • 現代作傢
  • 中國文學
  • 文學研究
  • 社會背景
  • 心理描寫
  • 敘事結構
  • 健康議題
  • 文化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主要以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期患病的作傢(特彆是魯迅、孫犁、史鐵生三位作傢)為研究對象,在精神醫學、疾病心理學、創作心理學等綜閤視角的觀照下,分析探究作傢們的疾病史、病理過程、異常性格、內心糾葛與創作曆程之間的關聯,並著力揭示這種關聯在他們的個人生活、創作活動和文學作品中的特殊作用與重要意義。

著者簡介

程桂婷(1977—),江西鄱陽人。201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東華理工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及作傢作品研究。已齣版編著《蘇州作傢研究係列·蘇童捲》、《莫言批判》、《賈平凹創作問題批判》等。發錶論文三十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疾病體驗與創作的發生
一 疾病體驗與創作能源
二 當寫作成為自我療救的需要
第二節 疾病體驗與文學思潮
一 黑死病與文藝復興的發生 自序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疾病體驗與創作的發生
一 疾病體驗與創作能源
二 當寫作成為自我療救的需要
第二節 疾病體驗與文學思潮
一 黑死病與文藝復興的發生
二 結核病與浪漫主義的聯想
第三節 疾病體驗與創作風格
一 外國文學史上的患病作傢及其創作風格
二 中國文學史上的患病作傢及其創作風格
第二章 魯迅:熱與痛中的見證
第一節 發熱的身體與魯迅文學中的情感熱度
一 發熱的身體與魯迅的性格
二 對“作文”的選擇與對雜文的偏愛
三 “有熱度的寫作”
第二節 藥與酒及魯迅文學中的矛盾內涵
一 藥與酒:魯迅的希望與絕望
二 魯迅小說中的“病”與“死”
三 “藥”的無效或“療救”的缺席
第三節 死亡的逼迫與魯迅文學中的生命意識
一 “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殺人”——《野草》中的死亡意蘊
二 從“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到“這也是生活——兩次散文創作的諸多不同
第三章 孫犁:抑鬱中的退守
第一節 抑鬱癥的鬱積與暴發
一 中國特色的“神經衰弱”
二 孫犁的抑鬱癥及其社會根源
三 “神經衰弱”的避風港
第二節 前期抑鬱癥的反復與1956—1976年的創作
一 1962年:“驚弓之鳥”的春天
二 1974—1976年:書衣上的宣泄與治療
第三節 後期抑鬱癥的糾纏與孫犁晚年文風的轉變
一 逃避:“傷痕”、“反思”中的邊緣之作
二 幻滅:20世紀90年代的避世之作
第四章 史鐵生:殘缺中的渴望
第一節 為什麼會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一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的奇異齣現
二 特殊心理對記憶的乾預作用
第二節 “此時此地”的寫作
一 被睏於“此地”的現實與夢幻
二 “此時”的寜靜與空間時間化
第三節 史鐵生的身體觀
一 作為他者的身體
二 性愛中的身體
三 被靈魂棲居的身體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因為史鐵生讀這本書,這本書從一個專業醫者的角度來分析疾病的影響,給我提供瞭新的視角,然而有些分析可能太主觀瞭,不能全部接受,所以總體來說對我有用,語言也很簡練,推薦下。

评分

用來找文獻的。視角很好,但功力不夠。魯迅部分讓我又重新認識瞭他。

评分

用來找文獻的。視角很好,但功力不夠。魯迅部分讓我又重新認識瞭他。

评分

引用部分可以再看一段時間 分彆論述部分有些疲軟

评分

引用部分可以再看一段時間 分彆論述部分有些疲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