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评传

黄溍评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慈波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4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8668
丛书系列:义乌丛书·人物传记
图书标签:
  • 蒙元史
  • 文獻
  • 工具书
  • 历史
  • 元史
  • 人物
  • 2015
  • 黄溍 评传 历史人物 传记 文化研究 明代 人物评传 古籍研究 中国历史 人物 biograph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义乌丛书之一。黄溍(1277-1357)字晋卿,师承刘应龟、方凤,中延祐首科进士,以《太极赋》驰名一时。此后浮沉州县,白首登畿,入直词林,侍讲经筵。黄溍会融文理,合而为一;研精佛学,解行兼全;随遇旷达,仕隐无碍。黄溍诗文兼擅,文章“雅驯不佻,粹然有儒者气象”,诗歌“不苏不黄,超绝町畦”。其弟子宋濂、王袆为明初文坛领袖,开明代文章之派。在《元史》中黄溍与虞集、揭傒斯、柳贯一起列名“儒林四杰”,就文化贡献、时代声望、历史影响而言,黄溍实为研究元代文史难以绕过的精英士人。

作者简介

慈波,安徽安庆人,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宋元文学、古代文章学演技。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教育科学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整理有《爱日吟庐书画丛录》,入选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章 家世与宗族 /001
一、义乌洞门黄氏世系 /001
二、诗书世泽,节义宗风 /006
三、敬宗意识与宗谱编纂 /013
第二章 地域、学派与士人网络:黄溍的师友渊源 /018
一、师承授受与思想谱系 /018
二、交游耆旧与文采风义 /023
三、师友影响与出处选择 /026
第三章 难进易退:黄溍的游宦生涯 /034
一、奋由一第 /035
二、州县沉浮 /039
三、白首登畿 /044
四、提学江浙 /049
五、入直词林 /053
六、林下休致 /058
第四章 酌古通今:试策与黄溍的政治关怀 /061
一、试策制度与策题拟定 /061
二、乡试对策中的政治理想 /066
三、策问:通达治体,善为疑难 /071
第五章 文苑或儒林:黄溍儒学史地位的衡定 /078
一、举场程文与黄溍的儒学素养 /079
二、《日损斋笔记》:根据分明,不同臆断 /086
三、黄溍与宋元之际浙东儒学 /091
四、义理与文章的分合 /103
第六章 佛学与学佛:黄溍的佛家思想及信仰 /113
一、早岁学佛:聿熏旃檀妙 /113
二、晚年喜为浮屠 /118
三、会一趋同的佛教观念 /125
第七章 地域、交游、出处选择:道家思想与黄溍的人生思考 /133
一、婺州地域与道家文化 /134
二、与道教人士的交往 /138
三、出处思考与道家观念 /144
第八章 自成一家:黄溍的艺术论与书画 /148
一、书画题跋中的艺术论 /148
二、雅善真草,笔札峻逸 /155
第九章 诗主性情,文依经史:黄溍的文学观念 /160
一、言诗而本于人情 /160
二、六经根本,二史波澜 /168
第十章 以文辞鸣当世:黄溍的文学成就 /176
一、黄溍创作的发展阶段 /176
二、元诗文献中的黄溍诗 /181
三、平实流丽、超绝町畦的诗歌创作 /185
四、文章:“类欧阳永叔”与“类王介甫” /190
五、文脉流传中的黄溍 /196
参考文献 /199
后记 /21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婺文化大讲堂系列之三十——《婺学与黄溍的师友渊源》 主讲人:慈波 南宋之后,士人阶层渐呈分化与下移趋势,学术文化的地方性色彩日益增强。在宋元易代的特定时期,众多文人因家国观念而不愿出仕新朝。他们或隐居乡邑、高蹈遗世,或寄身庠序,以文化承继为职志。[ 由于教谕、...  

评分

今日治中国古代文史之学者,恐怕大抵有种感觉:常规性选题已然开掘殆尽,欲更鞭辟入里,不得不穷探力索,寻求切入研究对象的新角度。“怎么做”相对于“做什么”的重要性,空前突显出来。然而“黄溍评传”这题目,或可算作一个小小的例外。作为元代在道、学、政、文等方面皆有...

评分

婺文化大讲堂系列之三十——《婺学与黄溍的师友渊源》 主讲人:慈波 南宋之后,士人阶层渐呈分化与下移趋势,学术文化的地方性色彩日益增强。在宋元易代的特定时期,众多文人因家国观念而不愿出仕新朝。他们或隐居乡邑、高蹈遗世,或寄身庠序,以文化承继为职志。[ 由于教谕、...  

评分

今日治中国古代文史之学者,恐怕大抵有种感觉:常规性选题已然开掘殆尽,欲更鞭辟入里,不得不穷探力索,寻求切入研究对象的新角度。“怎么做”相对于“做什么”的重要性,空前突显出来。然而“黄溍评传”这题目,或可算作一个小小的例外。作为元代在道、学、政、文等方面皆有...

评分

今日治中国古代文史之学者,恐怕大抵有种感觉:常规性选题已然开掘殆尽,欲更鞭辟入里,不得不穷探力索,寻求切入研究对象的新角度。“怎么做”相对于“做什么”的重要性,空前突显出来。然而“黄溍评传”这题目,或可算作一个小小的例外。作为元代在道、学、政、文等方面皆有...

用户评价

评分

能感觉得出作者的用功。宗谱和程文等材料还是挺有用的。史学相关的工作不知是否还能更多些笔墨?除了参照陈栎所作的经义、策论等,是否还有其他同时代人可资比对,以作出更深入的分析?估计是于“评传”的体例不合,没有集中来写黄溍文集的版本问题,但从书中几次简单提到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再专门梳理一下?(作者应该也做过相关的工作。)顺便很外行地感慨一下:边读边觉得人家都真的很会写啊,自惭形秽中……以及,这本纸张真的是好得令人发指!感谢赠书:-)

评分

能感觉得出作者的用功。宗谱和程文等材料还是挺有用的。史学相关的工作不知是否还能更多些笔墨?除了参照陈栎所作的经义、策论等,是否还有其他同时代人可资比对,以作出更深入的分析?估计是于“评传”的体例不合,没有集中来写黄溍文集的版本问题,但从书中几次简单提到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再专门梳理一下?(作者应该也做过相关的工作。)顺便很外行地感慨一下:边读边觉得人家都真的很会写啊,自惭形秽中……以及,这本纸张真的是好得令人发指!感谢赠书:-)

评分

能感觉得出作者的用功。宗谱和程文等材料还是挺有用的。史学相关的工作不知是否还能更多些笔墨?除了参照陈栎所作的经义、策论等,是否还有其他同时代人可资比对,以作出更深入的分析?估计是于“评传”的体例不合,没有集中来写黄溍文集的版本问题,但从书中几次简单提到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再专门梳理一下?(作者应该也做过相关的工作。)顺便很外行地感慨一下:边读边觉得人家都真的很会写啊,自惭形秽中……以及,这本纸张真的是好得令人发指!感谢赠书:-)

评分

能感觉得出作者的用功。宗谱和程文等材料还是挺有用的。史学相关的工作不知是否还能更多些笔墨?除了参照陈栎所作的经义、策论等,是否还有其他同时代人可资比对,以作出更深入的分析?估计是于“评传”的体例不合,没有集中来写黄溍文集的版本问题,但从书中几次简单提到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再专门梳理一下?(作者应该也做过相关的工作。)顺便很外行地感慨一下:边读边觉得人家都真的很会写啊,自惭形秽中……以及,这本纸张真的是好得令人发指!感谢赠书:-)

评分

能感觉得出作者的用功。宗谱和程文等材料还是挺有用的。史学相关的工作不知是否还能更多些笔墨?除了参照陈栎所作的经义、策论等,是否还有其他同时代人可资比对,以作出更深入的分析?估计是于“评传”的体例不合,没有集中来写黄溍文集的版本问题,但从书中几次简单提到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再专门梳理一下?(作者应该也做过相关的工作。)顺便很外行地感慨一下:边读边觉得人家都真的很会写啊,自惭形秽中……以及,这本纸张真的是好得令人发指!感谢赠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