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萧红最美的文字,参照初刊全新修订,最原汁原味保留萧红的语言特色。
以简洁无华的笔法,深沉记录悲凉绝望的人生,揭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萧红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文章结构松散,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语言富有朴素的诗意,充分展现了文字的简单之美。此外,萧红的作品迥异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她按照天性写作,深度关注人的境遇和人的命运。
萧红
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一个地主家庭,1942年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半生漂泊,足迹遍布北京、青岛、上海、东京、武汉、香港等地。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评分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评分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评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评分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好冷。
评分另收后花园,小城三月两篇
评分勾起的童年回忆太多。做豆腐,养兔子,杀猪搭炕盖房子,住马圈的三疯子,冬天冻死的老太太,偷东西的谁家二儿子,被折磨死的小团圆媳妇儿……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东北村子都必备这几样人事。旁人看尽可以说是麻木愚昧吧,我也曾在某个回乡的暑假心怀悲悯和恐惧地这样看着爬在地上苟活的生命。然而拼命逃离的结果,也似乎终难免落入另一种苟活的日子。所以现代人的城里人的苟活究竟比过去人的乡下人的苟活高贵多少吗?大概只是不会轻易死掉吧,毕竟劳动力是需要的,何况还有培养它的钱呢。
评分好冷。
评分勾起的童年回忆太多。做豆腐,养兔子,杀猪搭炕盖房子,住马圈的三疯子,冬天冻死的老太太,偷东西的谁家二儿子,被折磨死的小团圆媳妇儿……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东北村子都必备这几样人事。旁人看尽可以说是麻木愚昧吧,我也曾在某个回乡的暑假心怀悲悯和恐惧地这样看着爬在地上苟活的生命。然而拼命逃离的结果,也似乎终难免落入另一种苟活的日子。所以现代人的城里人的苟活究竟比过去人的乡下人的苟活高贵多少吗?大概只是不会轻易死掉吧,毕竟劳动力是需要的,何况还有培养它的钱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