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世界》定格了诗人王小妮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的“看见”。分为“出门在外”“看看这世界”“到西部去”三部分(其中有对已消失的柏林墙和巫峡古城的记录)。这位“海明威的中国姐妹”,以诗人的敏感、女性的细腻和极简的笔调,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
王小妮:吉林省长春市人,诗人、作家。1985年起居深圳。曾插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出版有小说《人鸟低飞》《1966年》、随笔《上课记》《上课记2》《随手》、诗集《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等。曾任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在余秋雨的散文集《行者无疆》、《文化苦旅》里曾描述过欧洲和中国西部,文中掺杂着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并在文里行间表达着作者爱憎喜好的态度,这些历史型游记在读者和学者眼中褒贬不一。同样是描写欧洲和中国西部的作品,王小妮的《看看这世界》则另有一番味道。 ...
评分第一次听到作者王小妮的名字,源于她的《上课记》。短小的片段、质朴的情怀,面对大部分没有好好看过这世界的学生,王老师循循善诱,让他们写下那些最本真的生活,世界的一角,努力洗涤他们的心灵。她一直在努力还原自己看到的真实,而不是渲染或装饰,那风格让人想起《江城》...
评分何时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的?我不记得了。我记得我喜欢看《Eat Pray Love》,我也常把一个俄罗斯摄影师带未婚妻环游世界拍的背影照找出来一遍遍的看,我知道为什么我爱三毛,因为她有胆量做我敢想不敢做的,生活在沙漠。 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坏境,生活在爸妈怀抱里的人儿好像永...
评分 评分第一次听到作者王小妮的名字,源于她的《上课记》。短小的片段、质朴的情怀,面对大部分没有好好看过这世界的学生,王老师循循善诱,让他们写下那些最本真的生活,世界的一角,努力洗涤他们的心灵。她一直在努力还原自己看到的真实,而不是渲染或装饰,那风格让人想起《江城》...
可作为日记形式的参考
评分王老师的这本书可能跟她看世界的速度一样,太快了,没有像上课了那样,慢慢地上一堂课。 有些人,注定在一个地方能够自在自得,那是他的根。但选择离开根基去发芽,就会失去方向。这句话,给我自己,提醒自己。
评分私人记忆,有独立思想见闻
评分台风天,在家从早到晚在看书,最早知道王小妮,是从上课记开始的,一晃四年了。
评分王小妮不愧是诗人,游记中还原画面的同时也奉上思考和自己的困惑,生而为人,长久地受困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和“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但我们更愿意振奋地活着,看不见、听不见的辽阔太多了。有人说,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是把本心一层一层包裹的过程,诗歌是一种打开这种包裹的艺术形式。 王小妮的《看看这世界》虽然是游记,却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难道因为她是诗人?必然因为她是诗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