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世界》定格了诗人王小妮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的“看见”。分为“出门在外”“看看这世界”“到西部去”三部分(其中有对已消失的柏林墙和巫峡古城的记录)。这位“海明威的中国姐妹”,以诗人的敏感、女性的细腻和极简的笔调,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
王小妮:吉林省长春市人,诗人、作家。1985年起居深圳。曾插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出版有小说《人鸟低飞》《1966年》、随笔《上课记》《上课记2》《随手》、诗集《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等。曾任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知道王小妮是通过她的《上课记》,她以不带修饰的简单文字叙述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简单生活,看似淡而无味,实则暗含对当前社会价值观、教育观的批判,也处处表露着她坚持自我的决心:“在今天,一个自认的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总不能继续束手待亡。那旧多数人都在侧目观望,...
评分如何收录旅途中的风景,让每次旅行经历都不是过后即忘,能够长久地留存下一点什么,这件事困扰了我许久。 我曾像学生听课那样一丝不苟地用笔记录旅途点滴,旅途中的见闻、饮食、拾获的几句方言、包括地陪有口无心地背诵着不知讲了几百遍的典故和传说。经年后翻看,固然历历在...
评分文/夏丽柠 1955年,王小妮出生在东北吉林。那是个冬天大雪铺地,夏天烈日灼人的地方。30岁时,她在中国地图上由北向南拉了条斜线,便由长白山抵达了亚龙湾。如此遥远的迁徙,当然不是她人生里唯一的或者最后的旅程。身兼诗人、作家和教师,生命经验对于她的宝贵,促使“一直在...
评分第一次听到作者王小妮的名字,源于她的《上课记》。短小的片段、质朴的情怀,面对大部分没有好好看过这世界的学生,王老师循循善诱,让他们写下那些最本真的生活,世界的一角,努力洗涤他们的心灵。她一直在努力还原自己看到的真实,而不是渲染或装饰,那风格让人想起《江城》...
评分不同颜色的格子,拼成不同景物的精美封面吸引了我,再看书的名字为《看看这世界》正和这拼图完全吻合。这就是作者王小妮的新作,一部游记随笔散文。 曾读她的《1966》,因她“诗意”的语言,让我喜欢她的作品。这部《看看这世界》也没有让我失望,她用朴实又简洁的语言,记录...
可作为日记形式的参考
评分有点水。
评分满清鞑子?怪不得,????️????
评分王小妮不愧是诗人,游记中还原画面的同时也奉上思考和自己的困惑,生而为人,长久地受困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和“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但我们更愿意振奋地活着,看不见、听不见的辽阔太多了。有人说,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是把本心一层一层包裹的过程,诗歌是一种打开这种包裹的艺术形式。 王小妮的《看看这世界》虽然是游记,却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难道因为她是诗人?必然因为她是诗人。
评分我曾经想过,这时世界它足够辽阔,饱含着无数我们不知道的,无数微小细碎的攒集。虽然,看上去它缄默无声,却在我们有限的认知外,自顾自地深藏着积蓄着构建着,所以这世界,真值得去亲眼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