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史

全球经济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罗伯特·C.艾伦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陆赟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2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50448
丛书系列:牛津通识读本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经济学
  • 牛津通识读本
  • 经济
  • 历史
  • 科普
  • 牛津通识
  • 罗伯特•C.艾伦
  • 全球经济史
  • 历史
  • 经济
  • 世界历史
  • 发展史
  • 贸易
  • 全球化
  • 资本主义
  • 社会变迁
  • 产业革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家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全球经济史》由当代全球经济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所著。艾伦教授以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图表分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和成因,还在书中特别深入地研究了新中国经济的历史转型。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并断言:“中国将再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完成航海探险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世界将重新回到起点。”《全球经济史》由社会经济史学家,北大教授萧国亮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作者 罗伯特•C.艾伦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致力于经济史、技术革新和公共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序言作者 萧国亮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副组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所学术委员。自1980年以来,出版专著十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独特的“食货”之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家庭金融知识大全》等。

目录信息

致谢
1 巨大的差异
2 西方的崛起
3 工业革命
4 富国之路
5 庞大的帝国
6 美洲
7 非洲
8 标准模式与后发工业化
9 “大推进”式工业化
后记
索引
英文原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完《全球经济史》,最大的感慨就是经济理论像金融分析一样,只能做“事后诸葛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另一个国家的模式成为强国。尤其是日本,硬是通过对西方技术采取“诹访法”,...  

评分

这本书简单回顾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巨大的贫富差距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也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对于发达国家的一路领先,作者提出了称为螺旋形的进步轨迹:高工资导致了更多的资本密集型生产,而这一情况又进一步提升了工资水平。其中的想法...  

评分

春节待家里躲“肺炎”的第二本书,两天之内一口气看完第一本《经济史》,很有吸引力,回味无穷。不需要太多经济学基础,普通人也可以读。 感想如下 这本书深刻地解释了“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一、解释了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棉纺织业伦敦地区吸引农业人口依然保持...  

评分

牛津通识读本:全球经济史(中文版) [英 国]罗伯特·C.艾伦 第五章 庞大的帝国 标注(黄色) - 位置 772 然而,印度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错失了一个机会。铁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多种现代原料,比如铁轨和机车。大多数国家在修建铁路时,都会借此机会来发展这些产业(有些国...  

评分

如同书名所言,这真的是一部“very short introduction",对于熟悉的领域,会钦佩于它的精妙、清晰;而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太过概括则会导致有些看不进去了。 1.人均资本足够高,才能促进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均资本。 2.落后国家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非常之简单,梳理得很清晰。

评分

(基本)不带意识形态的经济发展史

评分

实话说,内容没什么价值。尤其是最后对于中国大陆“大推进”式工业化模式的解释不够有说服力。对于建国后中国历史事件的忽视而是一味地从数据上来解读的话,难免出现偏差。作者说:“现在我们无从得知,究竟是改革促成了1978年至1984年间脓液产量的迅速增长,还是说哪怕没有改革,产量也会提高。”这样的论述显然缺乏说服力。

评分

1)更多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审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而非一味的政治学视角。由此提出的工资性收入与劳动要素成本及教育水平两个关键点成为研究英国崛起的新切入角度;2)重新重视李斯特的民族主义理论来建构后发国家崛起的经济因素

评分

读完全忘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