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宋海龙
出品人:
页数:213
译者:
出版时间:2015-2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485157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军事史
  • 科技史
  • 枪械
  • 明清史
  • 技术史
  • 历史
  • 欧洲史
  • 拼凑之作
  • 枪械比较研究
  • 中欧
  • 17世纪
  • 19世纪
  • 历史研究
  • 军事技术
  • 欧洲历史
  • 兵器发展
  • 近代史
  • 科技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讲述了持枪步兵既是战场上的“清道夫”,也是战场上胜负的最后决定者。17—19世纪欧洲枪械技术领先于中国,并率先完成熟兵器革命,而清军长期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状态。欧洲枪械技术持续创新孕育出近代三次军事变革,清军仍蹈常袭故,致使在鸦片战争中虽拥有绝对优势兵力而不能取胜。洋务运动时期,清军开始由冷热兵器并用向以热兵器为主过渡,并研究出相应的梯式兵力配置战术。

作者简介

宋海龙,河南方城人,1964年7月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哲学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理学博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数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数部。

目录信息

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枪械技术发展
2.2 关于枪械生产及装备
2.3 关于影响枪械发展的社会因素
2.4 关于枪械发展的军事影响
2.5 小结
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创新点
4 研究背景
4.1 枪械技术演进概述
4.2 小结
5 17—19世纪中国枪械技术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5.1 鸦片战争前中国枪械技术的发展
5.2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枪械技术
5.3 鸦片战争后中国枪械技术的发展
5.4 17—19世纪中国枪械及弹药生产情况
5.5 小结
6 17—19世纪欧洲枪械技术发展及其军事影响
6.1 16—18世纪欧洲火门枪、火绳枪技术与“方阵战术”
6.1.1 欧洲火门枪技术
6.1.2 欧洲火绳枪技术
6.1.3 16—18世纪欧洲“方阵战术”
6.2 17—18世纪欧洲燧发枪技术及“线形战术”
6.2.1 欧洲燧发枪技术
6.2.2 17—18世纪欧洲“线形战术”
6.3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击发枪技术及“纵队战术”
6.3.1 欧洲击发枪技术
6.3.2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纵队战术”
6.4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枪械发展及“散兵线战术”
6.4.1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枪械发展概况
6.4.2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散兵线战术”
6.5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枪械及弹药的制造
6.6 小结
7 中国与欧洲枪械技术及战术差异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8 讨论
9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的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点本身也有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有中文版了,我很难确定作者究竟是看得英文原版还是看了中文译著),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整理。结果仅仅靠堆砌资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全书中充斥着各种重复的语句,很多地方前面已经说了一遍...

评分

本书的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点本身也有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有中文版了,我很难确定作者究竟是看得英文原版还是看了中文译著),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整理。结果仅仅靠堆砌资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全书中充斥着各种重复的语句,很多地方前面已经说了一遍...

评分

本书的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点本身也有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有中文版了,我很难确定作者究竟是看得英文原版还是看了中文译著),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整理。结果仅仅靠堆砌资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全书中充斥着各种重复的语句,很多地方前面已经说了一遍...

评分

本书的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点本身也有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有中文版了,我很难确定作者究竟是看得英文原版还是看了中文译著),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整理。结果仅仅靠堆砌资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全书中充斥着各种重复的语句,很多地方前面已经说了一遍...

评分

本书的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点本身也有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有中文版了,我很难确定作者究竟是看得英文原版还是看了中文译著),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整理。结果仅仅靠堆砌资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全书中充斥着各种重复的语句,很多地方前面已经说了一遍...

用户评价

评分

纯粹各方面拼凑,连观点也一概抄袭,作为史料集合还可以翻翻

评分

几个简单史料车轱辘地说来说去,毫无自己的分析观点,作者对于枪械并不真正了解,许多枪械的资料发生低级错误,比如“英军在1867年装备斯班瑟九连发枪”,一本很水的书,千万别买,对我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结尾的参考文献部分。

评分

几个简单史料车轱辘地说来说去,毫无自己的分析观点,作者对于枪械并不真正了解,许多枪械的资料发生低级错误,比如“英军在1867年装备斯班瑟九连发枪”,一本很水的书,千万别买,对我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结尾的参考文献部分。

评分

几个简单史料车轱辘地说来说去,毫无自己的分析观点,作者对于枪械并不真正了解,许多枪械的资料发生低级错误,比如“英军在1867年装备斯班瑟九连发枪”,一本很水的书,千万别买,对我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结尾的参考文献部分。

评分

几个简单史料车轱辘地说来说去,毫无自己的分析观点,作者对于枪械并不真正了解,许多枪械的资料发生低级错误,比如“英军在1867年装备斯班瑟九连发枪”,一本很水的书,千万别买,对我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结尾的参考文献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