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会性 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的英文是相当不坏的。几年前曾读过他译的《兰亭集序》英文,里面很有几条妙译,达意而不晦涩。 然而其中文写作往往油滑,浅俗,令人不堪。给人印象是小有才而懒,凡事应付得光鲜圆通即可,不愿多想一层,发人所不能道,所以少有值得掩卷太息的真知灼见。 本书对苏轼,...
评分“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时代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说着这番话徐徐道来了自己深爱着的苏东坡。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林语堂的《...
评分1. 初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约在1997年,当时读的是上海书店1989年的繁体竖排本。后来买过五、六个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张振玉译本,英文的有美国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进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欢这书,又送我几个不同版本。最近读的宋碧云译本《苏东坡传》...
评分“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时代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说着这番话徐徐道来了自己深爱着的苏东坡。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林语堂的《...
评分《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张振玉 译 林语堂先生应该是非常喜爱苏东坡的,在他的《国学拾遗》中就曾提过“换句话说,庄子是中国最重要的作家;经过一千四百多年之后,才有一位可以和他比较的天才,苏东坡。”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
林先生必然是huge fan无疑 我也深度被圈粉 看的过程中觉得可乐 看到最后哭了 一个伟大的灵魂 让我看到人类的希望
评分林先生必然是huge fan无疑 我也深度被圈粉 看的过程中觉得可乐 看到最后哭了 一个伟大的灵魂 让我看到人类的希望
评分补标
评分都说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爱苏东坡.读过之后方觉惭愧,我的爱仿佛太肤浅,苏轼这位大家,需要一生去了解.
评分毕竟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传记,中国人看起来还是不尽如人意。林语堂对苏东坡是真爱,王安石和新法这部分个人情感过于浓烈,历史实情还是有待商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