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1891-1929年间的胡适。
本书提示我们的,还有研究的方法问题,即如何从时代解读人物,颇有些知易行难的味道。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研究人物的书,前面一章是时代,然后讨论人物,互不搭界。本书在讨论胡适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有时代在,是真正将“文本”放在“语境”中。
罗志田 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胡适传》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豸,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将其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特别是在台湾的晚年生活跃然纸上。 可能是爱国情绪激烈,让我对民国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有着很深且很高的印...
评分胡适的一生背负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宗教性使命感,从情感上而言是极其迷人的。 但就本书叙述而言,并未见到确切的结论或者效果,成果当然有,只是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开学术风气之先。能扩散开来的当数白话文运动,同时也传播了部分更为人道或者科学的思想观念。 但是这一...
评分 评分【大三下“中国近代思想史”作业1】 罗志田在《新序》中引用年鉴学派史家雅克·勒高夫的话,称传记写作为“历史研究最困难的之一”。[1]诚然如此,所以这部小传很能体现作者的功力。这部三百多页的小书无意以时间线索考证胡适的生平事迹,而是将胡适一生的思想形成转变融入时代...
评分近代多数知识分子一直忙着寻求救国的根本之道,总想着来个根本解决,而极少有人肯踏踏实实的去做那些所谓的枝叶问题。表现就是多数知识分子对现实问题根本就提不出解决办法,却又口口声声的认为自己的努力才是治本之道。而且由于提不出建设的办法,从晚清以来一代代知识分子以...
我觉得“再造文明的尝试”更好听。
评分言必称“余公”
评分胡适终其一生的“再造文明的尝试”,在历史巨变当中却可能是“再造文明的徒劳”。
评分再读……
评分不是常见的传记文学,而是思想史视角下的传记,第一次读罗志田教授的书,很扎实,以后可继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