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悅

近鄉情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蔚藍文化
作者:洪俊彥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4
价格:NT$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0518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林語堂
  • **台·W蔚藍文化*
  • 近乡情怯
  • 情感
  • 回忆
  • 故乡
  • 亲情
  • 怀旧
  • 文学
  • 散文
  • 人生
  • 情感共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塵世是惟一的天堂」--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他的幽默與閒適,

為戒嚴時代的台灣帶來一陣透心涼的清風。

林語堂來自漳州,負笈上海,留學歐美,致力於東西文化的交流,

成為西方讀者最熟悉的中國作家,

晚年落腳台灣,發現此地風土民情竟是故鄉的翻版,讓他雀躍不已。

1937年,林語堂的英文著作《生活的藝術》進入《紐約時報》每週暢銷書排行榜,之後更高踞第一名達五十二週之久。這位來自中國的洋博士,以美國人都讚嘆不已的優雅英文,為西方人介紹了中國文化自在閒適的生活情調,幫他們在繁忙的工業時代氛圍中打開了另一種人生視野,這是華人作家首次在西方獲得巨大的成功。

1966年,在兩岸對峙的局勢中,住在美國的林語堂選擇了台灣做為晚年定居之處,在這個跟他故鄉福建龍溪(漳州)僅一水之隔的島嶼上,大師渡過了愉快的十年光陰。

他在這裡嚐到了懷念的故鄉小吃,大啖台南阿霞飯店的海鮮,聽到了熟悉的鄉音,見到了跟故鄉一樣的景物風情,寫閩南語詩,提倡幽默文化,開專欄,打筆仗,過得不亦樂乎,也為台灣文化注入了不同情調的活力。

1975年,大師接替川端康成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同年國際筆會全數通過推薦他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繼1940年與1950年在美國時獲得提名,這已是他第三次在這個世界文學殿堂中受到矚目。

1976年大師過世後長眠陽明山故居後園,他親手設計的典雅屋舍現為文學紀念館,展示一代文豪生前文物風華,為台灣記錄了一段大師與這塊土地的難得因緣。

關於林語堂

一八九五年,清廷與日本締結馬關條約,正式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就在這一年,海峽對岸漳州龍溪縣的小山村中,一個牧師的家庭裡有位小男嬰呱呱墜地,牧師父親為男嬰取名和樂。這個位於窮鄉僻壤的人家大概沒想到,小和樂未來竟成了一位名聞海內外的大文豪。和樂,就是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乳名。

林語堂從小展現過人天賦,在父親的用心栽培下出洋留學,相繼在美國哈佛大學及德國萊比錫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在吸收西方的文化思潮後,回到了對許多現代觀念尚未熟悉的中國,積極運用所學啟蒙國人。他將Humor譯為「幽默」,試圖將歐美文化中至為精妙之處介紹給廣大的中國讀者,這是「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而赴美後,林語堂又致力於「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宣揚中國文化的精粹,特別強調近情與閒適的態度,代表作從《生活的藝術》到《京華煙雲》都曾經膾炙人口,對西方讀者產生莫大影響。

當他年逾古稀,這位國際級的大師開始想家了。但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台海政治鉅變,使得「回家」成為遙不可及的幻夢。就在迷途中,他尋到了一方近似故鄉風土民情的樂土台灣來落腳,在這裡,他展開了人生的最後階段。

名家推薦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 / 朱嘉雯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 李瑞騰

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 封德屏

中央大學中文系退休兼任教授 / 康來新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 曾泰元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文推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適紀念館主任 / 潘光哲

林語堂故居主任 / 蔡佳芳

作者简介

洪俊彥

1982年生於台北。大學時期開始在林語堂故居擔任導覽員。就讀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班時,以林語堂作為研究主題,探討他晚年來台灣之後的發展,完成論文《近鄉與近情:論林語堂在台灣的啟蒙之道》。由於擔任導覽員的緣故,對於文化推廣以及將學術大眾化的工作深感興趣,曾任「東張西望:林語堂生活展」的撰稿者、故居常態播放記錄片「語堂走過人間」的協力策劃,並著有《林語堂生平小傳》(與岑丞丕合著)。

目录信息

推薦序 怎樣打造我們的歷史記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適紀念館主任/潘光哲)
推薦序 一頁傳奇(林語堂故居主任/蔡佳芳)
導言
第一章 舌尖上的鄉情
水是故鄉甜
體驗老台北的滋味
「阿霞飯店」的饗宴
魂牽夢縈的家常菜
蓴鱸之思
第二章 閩南母語的魔力
處處是鄉音
四處去「開講」
說鄉情,寫鄉情
樂不思蜀
第三章 帶「幽默」來台灣
「幽默大師」的由來
笑傲人性的「幽默」
最後,再幽一默
文章可幽默,作事須認真
幽默?油默?
過時的幽默大師
第四章 東西文化的橋梁
兩腳踏東西文化
國際會議上的丰采
譯介台灣文學
《京華煙雲》再起風雲
一生的顛峰之作
「上下形檢字法」的應用
第五章 再倡「近情」哲學
近情,送給西方人的禮物
人生必有痴
向文革宣戰
發揚孔子的近情
此亦人子也
文化復興運動的省思
未能忘情
第六章 「思凡」風波
妙玉與色空
色空,情之所鍾
中國的娜拉
僧尼地位的沉與浮
「近情」與「色情」之爭
思凡,再起波瀾
第七章 救救孩子
烏龜不應該跟兔子賽跑
跟高利貸一樣惡的「惡性補習」
批判「讀書為考試」的歪風
「空中英語教室」的貴賓
第八章 山中有宅
卜居
落腳陽明山
設計自宅的插曲
念念不忘的西班牙風情
山居情趣
第九章 何處是歸宿
秋天的況味
大船入港
如斯的悲劇
痛失愛女
喪在自己的國土
結語
後記
附錄一 睹物思人
文人風骨:林語堂書「有不為齋」
山居閒情:林語堂書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
乘興而行:林語堂書辛棄疾〈鷓鴣天〉詞
龍馬精神:林語堂駿馬圖及其所藏名家馬畫
人生七十方開始:張群所贈不老歌文鎮
畫中有話:子愷漫畫「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
附錄二 故居現況
林語堂宅沿革
林語堂故居展場介紹
附錄三 「林語堂與台灣」年表
第二章 閩南母語的魔力
四處去「開講」
「猴死囝仔」、「夭壽囝仔」,街頭巷尾三不五時傳來罵人的粗話,台灣人聽了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些罵小孩的辭彙是粗俗了一點,但如果傳進了林語堂的耳朵裡,那可是能媲美天籟的呢!
剛來到台灣的時候,林語堂選擇在陽明山租了間宅邸,山上的清幽寧靜,他可以自在生活,專心寫作。某日,卻從隔壁傳來一連串婦人怒罵小孩的聲音,用的是一些不乾不淨的閩南語字眼,山居的靜謐剎那間被謾罵聲破壞。平常人聽到這些不堪入耳的話語,或是干擾了工作的情緒,心浮氣躁大概是免不了的。但林語堂聽了,反而出乎意料之外地覺得舒暢快活,過足了癮。原來是因為這些罵人的語言,「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
在台灣,林語堂透過閩南語,找到了歸屬。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林語堂為何不選擇定居香港,就可以理解在通行粵語的地方,沒辦法像台灣一樣給他回家的感覺。而在這裡,無論走到那兒,總是不期然聽見鄉音,他不禁感歎「這又是何世修來的福份?」
還有一次,林語堂去看電影,隔壁座的女士不斷交談;原本是件惱人的行為,只因為她說的是閩南語,語堂聽到後非但不以為忤,甚至覺得非常開心,彷彿回到了老家。這件事,林語堂將它和聽到鄰婦用閩南語罵小孩的趣事,雙雙列入「來台後二十四快事」,並為此大呼「不亦快哉!」
閩南語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些許腔調的差異,在語言學的分類上,光是在台北,就還可以細分為漳州腔、泉州腔和漳泉混合方言;只有深諳故鄉母語的老鄉才能分辨細微的腔調差異。根據學者的研究,台北市的士林區,包括陽明山一帶,是屬於漳州腔方言通行的地區。可能林語堂所聽見的不乾不淨的罵人話,比起閩南語,更接近故鄉的語言,尤其痛快。
又有一回,林語堂在街頭蹓躂,隨意走進一間五金行逛逛。本來也不打算買什麼,沒想到老闆一開口,竟是一口正宗的龍溪話;那又是龍溪人才擁有的特別腔調。「生為龍溪人,聽到真正的故鄉的音調,難免覺得特別的溫情。」語堂頗有感觸的表示。他們又接著聊到故鄉的景觀與物產,「不覺一片兒時的歡欣喜樂,一齊湧上心頭。」
不知不覺,當他終於踏出五金行,手上已抱著一堆不需要的東西。回家之後,不免被夫人唸了一頓。他也知道這種購物衝動不可理喻,不過「誰無故鄉情,怎麼可以不買點東西空手走出去?」由於鄉情血濃於水的奇妙連結,竟然在他鄉巧遇老鄉。那麼,給老鄉一點關照,也是合情合理的呀!
能用母語高談闊論,是最開心不過的了。正式在台灣定居前不久,林語堂有一回在新春期間來台訪問,台北閩南同鄉會舉行春節團拜大會,邀請夫婦倆與會。語堂上台致詞,操著一口純正漳州腔,暢談讀書的經驗,親切而動人,贏得了老鄉們的熱烈掌聲。在海外飄流三十多年,老來雖無緣回到故鄉,但在近似故鄉的台灣與鄉親聚首,用鄉音大談特談,或多或少也慰藉了語堂的思鄉情結。
打從嬰孩開始,母語的口音就已經潛移默化的在我們記憶深處植入。即使久居國外,慣用外語,至多是母語的辭彙或語法略為生疏,但口音的記憶卻是無法澈底根除的。「鄉音無改鬢毛衰」,異鄉遊子的慨歎反映了鄉音已浸入血脈般的深入,即使歲月流逝也不能輕易改易。兩腳踏東西文化,精通數種外語的林語堂,到頭來,在台灣的尋根之旅,依舊得在閩南母語的嚮導下,才能找到精神上的歸宿。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