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以]戴维•阿尔贝尔(David Arbel)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孙成昊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68860
丛书系列: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图书标签:
  • 苏联
  • 历史
  • 冷战
  • 冷战史
  • 情报
  • 冷战国际史
  •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
  • 苏俄
  • 西方情报机构
  • 苏联解体
  • 冷战史
  • 情报历史
  • 政治变革
  • 国际关系
  • 历史分析
  • 国家安全
  • 解体原因
  • 情报影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战以来,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像是绕着圈子的相扑手,不断找寻着对方的弱点。官僚主义、互相的恐惧令它们无法冷静地思考,海洋、陆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了它们打斗的场所。然而作为处心积虑才得以“获胜”的美国一方,在面对苏联的轰然崩塌之时,竟然是大为惊讶。苏联解体前的诸多端倪何以被彻底忽略?美苏双方的情报信息中究竟有多少误解与错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猫鼠大战”中,最该保持客观的情报机构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诚然,“胜利者不受审判”,但这份错愕与尴尬仍然化作了一连串的迷思,待人探察。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官员,一场神秘知情人的隔空对话将在本书中精彩呈现。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1980~1990)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从历史的源头进行考察,先从客观原因出发,历数了美苏之间的种种矛盾与误解。自二战以来,这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武器的不断升级,尤其是核威胁的出现;另一方面,历史记忆的残渣似乎又误导了大众甚至是决策者的思想。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美苏安全感的缺失并使双方无休止地相互猜忌,令军备竞赛陷入了病态的疯狂。接下来作者又将注意力投向了主观的因素,讲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偏见,抱定苏联是“邪恶的帝国”这一理念,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在苏联逐渐显露倾颓之势时,美国无视其虚弱,乘胜追击,依靠高科技的优势大大消耗了苏联早已濒临崩溃的国力,进一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最终苏联轰然崩塌,然而由于在这之前情报一直未能被准确地传达,致使这种看似欢喜的结果在美国的官员们中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详述完苏联崩溃的历史渊源与进程之后,本书又展开了分析,回顾了苏联解体前的各种不祥之兆,紧接着书中又解释了美国为什么没能看到这种不祥之兆。本书在最后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详细阐述情报与政治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在这场疯狂的竞赛中,以中情局为首的西方情报机构看起来似乎掌握着某种能左右局势的神秘力量。作为信息资料与分析评估的提供者,它们最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然而从结果来看,情报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始终是边缘化的。情报的政治化使得少数进行了理智判断的情报人员被冷漠地撇在一边,也使得情报机构始终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即沦为决策者证实自己想法并游说他人的工具。

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从现实的状况反思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认为当今的美国的情报机构并没有从苏联解体事件中得到教训,依然没能成功发挥其作用,因而使得时隔十年、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事件,意外地关联了起来。

作者简介

戴维·阿尔贝尔,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官员。

兰·埃德利,以色列著名记者、作家,对军事情报学颇有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威胁
核恐惧对情报机构的影响
核竞赛的开端:朝鲜战争
第二章 迷思
欧洲:华约档案中的西方威胁
列昂诺夫和克格勃定义的国际恐怖活动
第五章 不祥之兆
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
军事威胁和苏联红军的表现
第六章 为什么西方没能看到不祥之兆
失败的情报搜集、情报评估
对苏联经济状况的过高估计
夸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危险
情报机构是否出现失误
第七章 政治和情报
对情报机构及其作品的态度
克里姆林宫也不相信情报
美国政府内部就苏联意图的分歧和斗争
乔治布什在莫斯科和白宫
第八章 战略情报的实用性
苏联崩溃之后:战略政治情报地位的贬值?
情报机构失败?中情局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苏联解体之后的情报机构
后记 从战略盲点到行动失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每一个受访者都毫不犹豫地承认苏联崩溃让他们吃了一惊,只是每个人对于这种毫无察觉给出的缘由却都互有不同。”这一点也让我很吃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许往往并不能依靠分析研究,预测出准确形态。作者认为,当历史处于转折点时,运转的情报收集机制再复杂精巧,洞察转...  

评分

本书的观点就是:所有的西方情报机构——从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英国的军情六处,法国的对外安全局、意大利的军事情报局,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和日本的情报机构——都没能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堪称最明显的失败。作者进行了大量采访,使得本书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不像...  

评分

本书讲述了二战以来,美苏这两个国家,不断找寻着对方的弱点。在海洋、陆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了它们打斗的场所。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官员,将二国知晓内幕的人的思维对策在本书中精彩呈现。对现今的社会仍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思...  

评分

评分

“每一个受访者都毫不犹豫地承认苏联崩溃让他们吃了一惊,只是每个人对于这种毫无察觉给出的缘由却都互有不同。”这一点也让我很吃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许往往并不能依靠分析研究,预测出准确形态。作者认为,当历史处于转折点时,运转的情报收集机制再复杂精巧,洞察转...  

用户评价

评分

全书资料丰富,见解独到,是研究西方情报机构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

因为是伪命题,本书离题万里:西方情报机关与苏联解体有毛关系,这些家伙在“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尸位素餐。两位以色列作者承认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事实上就是把这十年的世界局势剪辑了下,最后又扯到拉登和911事件中情局的失职,总之,非常不专业的一本书。

评分

即各国情报部门(包括美苏自己的)对苏联的突然崩溃都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不管这个失误是技术性的还是政治性的或者出于其他一些复杂的因素。 但不知道是因为作者的文字水平所限还是译者的翻译问题,感觉作者写东西不是围绕主线,而是在主线前后左右上下翻飞。因此阅读体验有些糟糕。

评分

让我想起了大学写论文,把所有沾边的资料文献一股脑剪辑堆砌在一起。。。

评分

D526/7227 参考 普通6.19还 静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