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傢概念與民國文學

民族國傢概念與民國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花城齣版社
作者:張中良
出品人:
頁數:2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0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6071520
叢書系列:民國文學史論
圖書標籤:
  • 文學研究
  • 張中良
  • 辛亥鼎革
  • 現代文學
  • 民族文學
  • 民族國傢
  • 民族
  • 多元一體
  • 民族國傢
  • 民國文學
  • 文化認同
  • 國傢認同
  • 文學研究
  • 現代中國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曆史文化
  • 文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年來,“民族國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時髦概念,然而,細加考察,就會發現這一概念的運用往往背離瞭中國曆史與現代文學的實情。本書從這一概念的誤用切入,追溯其影響源,迴到中國數韆年曆史與現代文學的語境中認識“民族國傢”問題,對於澄清迷霧與準確把握現代文學提供瞭新的可能。

現代文學在民國史的時空中發生發展,但以往的研究對這一背景多有忽略,因而導緻瞭不應有的隔膜與遮蔽。本書從民國史的視角齣發,認真考察辛亥革命的文學反響與審美映像,係統分析民國文學的生態環境、生態係統與其呈現齣來的民國風貌,第一次梳理五四文學的國傢話語錶現,重新審視20世紀30年代民族主義文學的評價問題,深入剖析現代史詩《寶馬》的國傢問題背景與豐富內涵,翔實考察作傢與正麵戰場的血脈聯係、民國政府文藝政策的兩麵性。著者獨闢蹊徑,探幽索微,新材料的發掘讓人重新認識現代文學的傢底,新觀點的提齣引人諦聽現代文學史的生命脈息。

著者簡介

張中良,筆名秦弓,1955年2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1年獲博士學位。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留學日本,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現代文學學科負責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學評論》編委,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

圖書目錄

總序一:還原民國文學史 / 張中良 / 001
總序二:民國文學史,如何立論? / 李怡 / 006
導論:中國現代文學的民族國傢問題 / 001
一、緣起 / 001
二、外來觀念與中國國情之辨 / 002
三、中國近代史上“國傢”“民族”概念的使用 / 009
四、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國傢與民族之錶現 / 014
五、西方民族國傢理論運用的誤區與可行性 / 020
第一編民國文學的起點與生態
第一章現代文學中的辛亥革命 / 027
一、辛亥革命的文壇反響 / 027
二、辛亥革命前驅者的激情書寫 / 036
三、辛亥革命復雜性的如實錶現 / 042
四、從革命排滿到五族共和 / 049
第二章現代文學與民國史視角 / 054
一、民國文學的生態環境 / 055
二、民國文學的生態係統 / 062
三、現代文學中的民國風貌 / 066
第二編民國文學的民族主義脈絡
第三章五四時期的國傢話語 / 075
一、國傢話語的傳統淵源 / 075
二、五四文學的國傢話語錶現 / 079
三、弱小民族文學翻譯的寄托 / 090
第四章魯迅的國傢話語 / 094
一、魯迅筆下“中國”的歧義 / 094
二、多重民國影像 / 104
第五章30年代民族主義文學思潮 / 115
一、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來龍去脈 / 116
二、左翼對民族話語態度的強硬與轉變 / 122
三、民族主義文學交響樂 / 133
第六章《寶馬》的國傢問題背景及其內涵 / 138
一、歧異的評價與闡釋 / 138
二、《寶馬》的國傢問題背景 / 142
三、《寶馬》的豐富內涵 / 144
第七章抗戰時期作傢的國傢意識及其與正麵戰場的關係 / 148
一、抗戰時期作傢的國傢意識 / 148
二、作傢對正麵戰場的認同及疏離 / 153
三、作傢走嚮正麵戰場的多種途徑 / 162
第八章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文藝政策的兩麵性 / 172
一、切閤時代需求的積極姿態 / 172
二、文藝政策的收縮和迂迴 / 177
附錄之一近年來海外資源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雙重效應 / 185
附錄之二迴答關於民國文學的若乾質疑 / 195
主要參考文獻 / 205
後記 / 20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寫得太像"政治不正確"版的文學史體,論述缺少深度

评分

寫得太像"政治不正確"版的文學史體,論述缺少深度

评分

寫得太像"政治不正確"版的文學史體,論述缺少深度

评分

漢族文學史觀下的中國文學曆史。寫得批判性不夠。不知是有些材料沒有看到,還故意捨棄視而不見。而且,關於少數民族,比如濛古族、滿族、維吾爾族在這一曆史時期的國族觀念沒有觸及。這個不是一個文本擇取比例失衡失察的問題,是中國近代國族建構根本解構特徵的問題——這個問題沒反映,可以說沒觸及到中國近代國族問題的核心實質。須知,近代中國的國族問題不是一個漢人的單邊問題,是在中國各民族內部,以及中外之間,各種力量協商、摺衝、博弈、平衡的結果

评分

漢族文學史觀下的中國文學曆史。寫得批判性不夠。不知是有些材料沒有看到,還故意捨棄視而不見。而且,關於少數民族,比如濛古族、滿族、維吾爾族在這一曆史時期的國族觀念沒有觸及。這個不是一個文本擇取比例失衡失察的問題,是中國近代國族建構根本解構特徵的問題——這個問題沒反映,可以說沒觸及到中國近代國族問題的核心實質。須知,近代中國的國族問題不是一個漢人的單邊問題,是在中國各民族內部,以及中外之間,各種力量協商、摺衝、博弈、平衡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