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晚年的压卷之作。作者从两个世纪的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对于导致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战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现象是德国近代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挺身为德国历史文化辩护,认为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导致了法西斯的暴政。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1863-1954),现代德国历史主义首席代言人,是少数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德国历史的历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世界公民过度和民族国家》《近代史中国家理性的观念》《历史主义的兴起》等。
德国自两德统一,自信暴涨,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一心想作回政治大国,从科尔到施罗德在各个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欧元的诞生,似乎更巩固了德国在欧洲的领袖地位。在外交上,欧洲以德法为首也开始习惯和美国锵声,看起来,一个独立的欧洲即将诞生。在经济上,欧洲和俄罗斯...
评分看了许多二战的书,从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到二战三部曲,甚至还下了许多德军元帅们的传记,梅内克的这本书也下了很久,但直到在kindle上买了电子版才真正开始读。 作为一个同时代的德国历史学家,梅内克的站位和其他许多人不一样,何兆武先生在译者序里其实分析的很透彻了。这里...
评分每次觉得,读德国哲学与听德国音乐实在是一大享受,伟大的日耳曼民族不仅为人类贡献了粲若星空的哲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文学家,亦还有勃拉姆斯、舒曼和克拉拉之间凄美的足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当他们的工业文明领先时,为何会有希特勒的诞生,为何其建立的元首制国家...
评分一. 译者序 1. 所以他(弗里德里希·迈内克)要努力维护个人良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谓的国家理性... ...也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义仅仅着眼于考察政治权力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把其他一切伦理的、道德的考虑置之于度外。 二. 第一章 当代的两大浪潮 1. ... ...错误地...
评分全书开始是何兆武先生写的译序,其中包括何先生对于本书及迈内克思想的看法,不否认因为先读的译序,所以多少给了自己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对于后期的阅读思考也有一些影响。以下是自己对于本书的思考及读后感。 一、偶然性及必然性 书中脉络的展开,集中于思考希特勒主义...
译者序言中虽强调其「历史理论」,但实际上还是描述性的,连文化批评都算不上。前项不及弗洛姆,后项不及米尔斯。比如林奕含的事,只能说之前应该给早慧少女读读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作内功。大乘学好了小乘不会差,更莫谈捉拿小鬼。但总有人不会接受——「好便是了!」「多样性!」本书也是这样通过「偶然」大做翻案文章。吃亏的还是自己,或者装睡,或者弄假成真。
评分选读了小部分
评分本身比较关注德国及其影响力范围的历史。如何在后纳粹时代凝聚德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书本身的研究价值并没有那么大,但对于当时的德国至关重要。重振德国的古典文化主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使德国可以摆脱历史包袱,重新发展。德国值得学习。
评分语句有不通顺!想读,换个版本!一星给作者的生平。一星给作者的求生欲,爷爷辈给后辈们的鼓励之作!
评分本身比较关注德国及其影响力范围的历史。如何在后纳粹时代凝聚德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书本身的研究价值并没有那么大,但对于当时的德国至关重要。重振德国的古典文化主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使德国可以摆脱历史包袱,重新发展。德国值得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