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兰德协助布隆维斯特解开了扑朔迷离的少女失踪案,又以她神乎其技的骇客手法给了温纳斯壮一记教训,还借此获得一笔巨款。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拥有了亿万资产之后,龙文身的女孩为自己买了一套带景观的昂贵公寓。她的内心萌生了自己无法解释的情感波动,遽然受挫后,她迅速离家,在世界各地游走了一年才回到斯德哥尔摩,打算开启人生新页。
布隆维斯特不明白莎兰德为什么如人间蒸发般消失了。此时,正为《千禧年》杂志搜集有关一起非法交易资料的自由撰稿人及其女友在家中惨遭枪杀,接着,律师毕尔曼也暴毙在自己的公寓里,凶器上都留有莎兰德的指纹。莎兰德被列为重要嫌犯而遭通缉,媒体将她描述成孤僻古怪,精神异常,有暴力倾向的杀人狂。但尽管警方设下严密防线,莎兰德却始终无迹可循。
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1954-2004)
瑞典作家与新闻记者。曾任职于瑞典中央新闻通讯社,并于工作之余投身反法西斯主义的活动。一九九五年,他创办了Expo基金会,并自一九九九年开始担任基金会同名杂志主编。由于他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派组织的不法行为,多年来一直受到程度或轻或重的死亡恐吓与威胁。这部小说中总是积极捍卫社会正义、不求个人名利的男主角,几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
拉森从二○○一年开始撰写“千禧年”系列小说,二○○四年完成三部曲后,竟不幸于十一月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来不及看见首曲《龙文身的女孩》在二○○五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小说售出全球超过三十四国版权、轰动全欧的盛况。随着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出版,“千禧年”系列引发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且历久不坠。此外,《龙文身的女孩》在二○○六年夺得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二○○八年,“千禧年”系列第三部《空中的城堡》(暂名)再度夺下“玻璃钥匙”奖。拉森打破纪录,成为瑞典有史以来第一位两度获颁该奖项的作家。二○○八年二月,拉森入选英国《每日电讯报》“一生必读的五十位犯罪小说作家”。二○○九年,拉森被选为“欧洲最具冲击力十大畅销小说家”,在榜单上排名超过丹·布朗与《暮光之城》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居于首位。据尼尔森公信榜统计,“千禧年三部曲”在二○一○年小说排行榜的前十位中占据五席,精装本与平装本通通上榜。
看完了。 有点辛苦,但是很兴奋。 辛苦是因为头一次看台版小说,竖版繁体多少会影响些阅读的速度,但小说本身确实让人兴奋。 没看过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只是看过美版的电影。是电影中那个谜一样的女孩子,让我好奇的拿起了这本书,想去探究这个另类女孩在拿到几十亿后会...
评分许是因为和作者有着相同的职业,所以即使是在对《龙文身的女孩》稍稍有些失望的前提下,我还是选择了认真读完《玩火的女孩》,毕竟只以一个系列书中的一本来断定整套书的做法既是对作者的不公,也是对自己评论的不负责任。然而,这本书读完后,我却只能说,作为一部犯罪小说,...
评分这是一本只值3分的小说。纵观“千禧年”前两部来说,作者也许还在重复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模式,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搜集资料的技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书中看到的那样,书中的人往往搜集讯息又快又多。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只成为了女主角——莉丝·莎兰德的附属...
评分玩火者的筹码 开始读这本书之前,看到关于书的企宣和文案,认为这是本“重口味”的小说。在我之前的阅读范围内,这种风格的作品少之又少。打着惊悚、悬疑、犯罪的标志,作为一个小说它无疑是成功的,对于一向口味清淡的我来说,一口气迫不及待地读完,期待最终给个过得去的...
评分先说一下这个题目,在看第一部龙文身的女孩的时候我说文中只有一处出现了莎兰德的身上只出现过一次龙文身,相对来说这个题目只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但是对于这个玩火的女孩这个题目来说,我觉得很有代入感,这本书中间的所有事件都是因为莎兰德用火烧她的父亲引起的,玩火这两...
引向第三部高潮的前奏
评分三部曲里面,最血腥暴虐的一部……居然还有活埋的段落……= =
评分第一部的基调还停留在“豪门秘史”,这一部俨然开始描绘个人权利与社会意识、国家机器相抗争的沉重主题。莎兰德一侧的友人们迷人得不要不要的,最反胃的不是跛脚特工或者金发壮汉,反倒是那个恐同的法斯特——如果不吭声,他和身边的同事大概没有两样。
评分尼格曼是要把我笑死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揭露了莎兰德的身世之谜,布隆维斯特和海莉搞在一起不太能接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