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鑽石與灰燼》,有“文學創作猶如在生活的灰燼中去蕪存菁,提煉齣晶瑩剔透的鑽石”之意,這正是作者在傳統文學寫作道路上艱難跋涉多年後,對於創作經驗的體認。
在《鑽石與灰燼》書中,林培源用精細而冷靜的筆墨去刻畫瞭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他並無意於去給故事塗上一抹亮色從而施捨廉價的同情,而是用敘述引領我們直接走進人物幽閉的內心,而是去直麵現實的荒唐、殘酷和絕望,而是去正視那種邊緣的底層的真實的生活狀態。而正是對個體生命的冷靜平視,讓我們感到瞭一個寫作者對文學悲憫和關懷傳統的秉持與恪守。不難看齣,作者有著豐富的西方現代文學的滋養積澱,為瞭尋找契閤主題闡釋的錶達方式,在敘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上做瞭盡可能多的探索和嘗試,展示瞭在圖像時代的今天,文學仍有其獨特的、不可取代的錶現力。所有這些與上一部小說集的區彆在於:故事不再局限於一個虛構的小鎮,手法上也不再拘泥於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而是有瞭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有瞭更多新的嘗試,風格紛呈,類型多樣,可以說是作者創作特點的一次集中總結和展現。
林培源,1987年齣生,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作者,暨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曾獲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奬,第一屆“THE NEXT•文學之新”全國新人選拔賽12強,2012年首屆廣東省高校校園作傢杯中篇小說一等奬。多篇作品發錶於《最小說》《青年作傢》《文藝風賞》《作品》《山花》等刊物,在青少年讀者中擁有較高人氣。已齣版長篇《薄暮》(2009)《錦葵》(2010)《歡喜城》(2011)《南方旅店》(2012)和短篇小說集《第三條河岸》(2013)。
刚刚结束了上一篇书评,花了几天时间把培源的新书看完。写莫迪亚诺时,我借用了一句话——所有的作品都是回旋曲。翻开书,赫然看见那句“献给我的父亲母亲”,骤然又生出那样的感觉,记得培源也曾在第一本书的开头写到:一切仅与母亲有关。 永恒...
評分这本书放在床头已经半月有余,中间断断续续拿起又放下到今天才看完它。 作者的小说读起来总有种时空缥缈的交错感,于现实太虚无,于幻象又真实。对于潮汕地区通过作者的几本书有了大概有了解,也多了几分向往,有真实的背景做依托,人物形象才能落地生根。作者...
評分这本书放在床头已经半月有余,中间断断续续拿起又放下到今天才看完它。 作者的小说读起来总有种时空缥缈的交错感,于现实太虚无,于幻象又真实。对于潮汕地区通过作者的几本书有了大概有了解,也多了几分向往,有真实的背景做依托,人物形象才能落地生根。作者...
評分刚刚结束了上一篇书评,花了几天时间把培源的新书看完。写莫迪亚诺时,我借用了一句话——所有的作品都是回旋曲。翻开书,赫然看见那句“献给我的父亲母亲”,骤然又生出那样的感觉,记得培源也曾在第一本书的开头写到:一切仅与母亲有关。 永恒...
評分这本书放在床头已经半月有余,中间断断续续拿起又放下到今天才看完它。 作者的小说读起来总有种时空缥缈的交错感,于现实太虚无,于幻象又真实。对于潮汕地区通过作者的几本书有了大概有了解,也多了几分向往,有真实的背景做依托,人物形象才能落地生根。作者...
最後一篇完全是蘇童的調調啊
评分詭秘,陰鬱的色調彌漫全書,雲雲眾生相,看客畫譜臉。心嚮,神動,身往,相生,在一個個祈望中歡喜,在一個個失望中沉沮。偶爾一抹迴憶,就給一韆陰雲帶瞭一點亮色。或無力反抗,沉迷糾結,總還會有點歡愉和希望在人間。
评分中學生習作?先有創意再嚮裏麵填人物和細節的短篇真是沒法看……
评分殺時間
评分殺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