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日本史

200年日本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
出品人:
页数:540
译者:李朝津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USD 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6299664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史
  • 历史
  • 日本
  • 日本研究
  • 港版
  • 日本現代歷史
  • 港台版
  • 社会学
  • 日本史
  • 历史
  • 200年
  • 日本文化
  • 近代史
  • 社会发展
  • 政治变迁
  • 经济史
  • 社会变迁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兩百年來,中日兩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然而,除了「明治維新」、「甲午戰爭」及後來的「抗日戰爭」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對日本歷史,尤其是日本內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了解甚少。《200年日本史》詳述德川時代以來日本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是一部極其全面的通史論著。

自2002年初版以來,本書始終是美國本科生課堂最常用的近現代日本史教材。本書英文版修訂兩次,吸收近年來社會史、文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一直寫到2011年的「3.11」大震災及其後果。中文修訂版依照最新英文版全面增改,逐字譯校,並增補了地圖和閱讀書目,是一本生動、可靠的教科書。

「 本書是迄今同類體裁中最出色的作品,作者戈登對過去二百年日本的歷史,做了豐富詳盡及引人入勝的分析。」— The Japan Times

「 戈登的題材所描述的包括社會的動盪不安、生活的多樣化以及全球的聯繫。這些處於不同層次的掙扎過程在日本社會銳變中顯露無遺,本書都撮要地描繪了出來。」— 約翰.道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榮退福特歷史學講座教授)

「 本書作者未囿於從美國看日本的立場,涵蓋德川時代日本之『現代性』、『多樣性』及『關聯性』,描繪了日本社會在世界史中之獨特性,跳脫傳統刻板印象與迷思。……本書廣度、深度並重,深具世界觀,值得細讀。」— 徐興慶(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作者简介

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賴世和日本研究中心 (Reischauer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主任。日本政治史和社會史研究著名專家,近著有 Fabricating Consumers: The Sewing Machinein Modern Jap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等。目前主持建立2011年日本大震災的電子數據庫。

李朝津,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門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中日關係史。

目录信息

地圖、表、圖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增訂版作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i
增訂版譯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v
第一版譯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vii
序言(英文第三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xi
緒論:歷史長河的綿延烙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地理與氣候 1
二、政治制度 3
三、早期對外關係 4
第一部分 德川政權的危機
第一章德川體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一、統一天下 11
二、德川幕府之政治設計 14
1. 大名 15
2. 天皇制度 17
3. 武士 18
4. 村民及町人 19
5. 日本邊緣人與日本 20
第二章德川幕府社會及經濟的轉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一、17 世紀之昌盛繁榮 25
二、停滯與活發並存之謎 33
第三章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一、德川政權的意識形態基礎 41
二、文化多元性及其矛盾 44
三、改革、批判及反亂各種思想 50
第四章德川幕府的覆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一、西方列強與不平等條約 56
二、德川統治勢力的瓦解 60
三、暗殺與協調的政治 65
四、幕府復興、薩長反叛及國內動盪 67
第二部分 現代革命:由明治維新至日俄戰爭
第五章武士革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一、民族革命下的各種政策 77
1. 政治統一及中央官僚制度 77
2. 四民平等 79
3. 徵兵令 82
4. 義務教育 83
5. 一君萬民 85
二、富國強兵之道 85
三、開國進取 90
第六章明治初期的參與和抗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一、政治論述及其爭論 96
二、自由民權運動 99
三、武士反亂、農民起義及新宗教 104
四、婦女的參與 108
五、條約改正與國內政局 112
六、明治憲法 113
第七章明治初期社會、經濟及文化的變遷 . . . . . . . . . . . . . . 117
一、地主與佃農 118
二、產業革命 120
三、工人隊伍及工作環境 125
四、平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 131
五、文化與宗教 135
六、加強日本的認同及命運感 140
第八章帝國與國內秩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一、帝國的進程 145
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的脈絡 157
三、國會政治的紛擾 160
四、民眾抗爭的年代 167
五、操控民族主義 173
第三部分 日本帝國的興衰
第九章 一戰後的經濟與社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9
一、戰時景氣及戰後衰退 179
二、地主、佃農及農村生活 185
三、城市生活:中產階級與工人階級 190
四、社會變動中的文化回響 199
第十章 兩次大戰期間的日本帝國與民主 . . . . . . . . . . . . . . . . 209
一、政黨內閣的出現 210
二、議會政府的結構 214
三、意識形態的挑戰 216
四、帝國民主主義的各種統治策略 220
五、日本、亞洲與西方列強 224
第十一章 經濟大恐慌及其回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5
一、經濟及社會危機 235
二、打破瓶頸:國外新出路 240
三、走向新社會及新經濟的體制 248
四、走向新的政治體制 252
第十二章 戰時日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3
一、中日戰爭的擴大 263
二、往珍珠港之路 265
三、太平洋戰爭 269
四、總體戰的動員 273
五、戰爭陰影下的生活 280
六、戰爭的結束 286
七、戰爭的責任及遺產 289
第十三章 美國佔領下的日本:新出發點及延續的舊結構 . . . . . 293
一、忍其難忍 293
二、美國的佈局:非軍事化及民主化 297
三、日本人的回響 304
四、逆轉的過程 310
五、走向復甦及獨立:另一個不平等條約? 312
第四部分 戰後與當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戰後經濟及社會的轉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9
一、戰後的「經濟奇蹟」 320
二、「跨戰爭」模式的社區鄰里、家庭、學校及職場 326
三、戰後的共同體驗及一體化生活方式 330
四、分歧的持續與重組 336
五、維持社會的穩定及其變遷 340
六、社會安定及變遷下的各種意象與意識形態 343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長時代的政治鬥爭及其調解 . . . . . . . . . . . . . . 351
一、政治鬥爭 351
二、調和政治 362
三、全球關聯性:石油危機與高度成長的終結 373
第十六章 兩極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國:1980 年代的日本 . . . . . . 379
一、世界新角色及新衝突 379
二、經濟:石油危機底下的繁榮 389
三、政治:保守派的風光日子 393
四、八十年代富庶中的社會與文化 398
第十七章 日本的「失落年代」:1989–2008 . . . . . . . . . . . . . . . 405
一、昭和時代的終結 406
二、社會分裂的陰影 408
三、第一個「失落十年」的經濟 416
四、自由民主黨的衰落與復興 423
五、評估改革、說明復甦 433
六、在亞洲與西方之間 435
第十八章 震盪、災難及其後續:2008 年以來之日本 . . . . . . . . . . 443
一、雷曼震盪 443
二、希望政治與迷惘政治 448
三、在衰頹的氣氛中尋找意義 451
四、「3.11」核災及核災後 454
附錄一 記憶東日本大震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7
附錄二 1885–2014 年日本歷屆總理大臣 . . . . . . . . . . . . . . . . . . . 473
注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7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9
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5
地圖、表、圖表
地圖
4.1 德川日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11.1 日本帝國,1895–1939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6
12.1 太平洋戰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0
16.1 今日之日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5

2.1 1720 年前後主要城市的人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2.2 1600 –1867 年之農民抗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7.1 20 世紀初之勞工人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8.1 1905 –1918 年發生於東京的騷動 . . . . . . . . . . . . . . . . . . . . 168
9.1 三井及三菱到戰爭結束時所擁有的核心子公司 . . . . . . . . . 184
10.1 1918 –1932 年間之政黨內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14.1 1951–1980 年五個主要國家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 . . . . . . . 320
14.2 1961–1974 年進入日本高等教育的平等情況 . . . . . . . . . . . 332
16.1 1980 年代各主要國家的實質國民生產總值的成長. . . . . . . 390
圖表
14.1 1951–1976 年實質國民生產總值及資本形成 . . . . . . . . . . . 321
14.2 中產階級意識的興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7
16.1 1963–1979 年日美進出口貿易結算表 . . . . . . . . . . . . . . . . . 381
17.1 1983–2007 年實質國民生產總值增長 . . . . . . . . . . . . . . . . . 419
18.1 美國房屋價格的走勢與日本經驗的比較 . . . . . . . . . . . . . . . . 446
18.2 2002 年正規與非正規男性僱員之結婚百分比. . . . . . . . . . . . 45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上次去日本到现在,积累了许多对日本的想象,并一直想要再去日本。对于想要去某一个地方之前,习惯性的阅读一些这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一种习惯,最近听的博客中也提到这个习惯,虽然并不能带来极大的体验提升,但是总归加深了了解。 1.日本战后发展是战前政治和战后美国占领期宪...  

评分

一部简明清晰的现代日本史,作为教科书也是可以的,从1600年到当代。提供了许多连贯的知识点,日本的锁国开国以及法西斯主义和后来的民主化改造都是极富启发性的政治学、社会学、现代化讨论议题。 摘录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明治维新时期,文部省渐渐加强对教科书的管控,并在公...  

评分

我对日本的兴趣首先是源自其文化产品(动漫、日剧、推理小说),其次是近代和我国的恩恩怨怨怨怨怨,再次其科技和经济地位。这构成了我扯开《日本现代史》的动因,在此过程中我是带有几个疑问阅读此书。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慢于日本的近代化?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成就差于日本...  

评分

我对日本的兴趣首先是源自其文化产品(动漫、日剧、推理小说),其次是近代和我国的恩恩怨怨怨怨怨,再次其科技和经济地位。这构成了我扯开《日本现代史》的动因,在此过程中我是带有几个疑问阅读此书。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慢于日本的近代化?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成就差于日本...  

评分

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译名不太好,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更像是在讲述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这么翻的话感觉失去了演进的动态感。这算是一本写得较为公允的日本近代史教科书,就是篇幅太长,翻来覆去读了好久。 最近伴随日本更改年号的热搜,一则新梗也流行起来:昭和男儿,...  

用户评价

评分

应该算是入门级别的日本史,浅显易懂。从日美关系的角度出发,或者说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让人情绪复杂的邻国,又是另一番情境。很赞同书中的一句话,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后世看起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当下来看,其实并不那么明显。带着这样的包容和理解去读史,收获和心得果然又不一样。

评分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用词问题,总觉得看完就忘记了

评分

写得比较轻松,200年的历程浮光掠影地讲一遍。 对于二战时的日本,并没有过多的探究和指摘。 也对,二战时的日本,只是200年中1/10的光景。

评分

还是蛮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不熟悉日本历史的我

评分

著者对日本显然是充满了“同情之了解”的,他把近现代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视为世界性的共有现象,虽然从全球史的角度这样的理解未为过当,但确实有低估日本特殊性以及其所造成的负面资产的地方。译者在序言中批评著者对日本的近代化“太过乐观”是很中肯的意见。不过作为入门级的通史读物,这本涵盖的信息已经相当全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